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7504 浏览:1229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规模大、特征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92号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丹(南丹)—池(河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北西构造带和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层为泥盆、石炭、二叠纪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矿化产于旋回中上部台沟—台地过渡带硅质建造中。矿带走向为北西,长约100km,宽约20~30km,从北西至南东分布有五个矿田,即麻阳汞矿田,芒场锡石—硫化物矿田,大厂锡石—硫化物矿田,北香铅锌矿田和芙蓉场铅锌矿田。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受北西向丹池复式大背斜控制。丹池成矿带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一个断裂凹陷盆地。印支—燕山运动使本凹陷带构造形变和强烈的岩浆活动使矿带内产有丰富的锡、铅、锌、锑、铜、汞、钨等多种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矿区的主要构造是北西向的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显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南北,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大厂背斜是一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轴向与之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较陡,倾角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背斜轴迹为330°,向北部转为300°,向北西倾伏。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呈脉状产出。花岗斑岩脉产于矿床东则,又称“东岩墙”,呈左侧雁列式或“川”字型排列;闪长玢岩脉产于矿床西则,又称“西岩墙”,它与花岗斑岩岩墙呈大致平行排列,断续分布。这两个岩体皆产出于大厂背斜的轴部,岩墙、岩株受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控制,岩床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岩株受北西向与北东向的褶皱叠加而成的穿隆构造和断裂交汇部位所控制。由此可知,矿区岩浆岩的侵入和分布,与大厂矿田构造的关系甚为密切。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92#矿体:矿体位于长坡倒转背斜东翼之次级褶皱的北西倾末端,分布在长坡背斜东翼次一级轴向近东西向的隐伏短轴复式背斜与北东向裂隙带交汇的深部,层状、似层状。矿体规模巨大,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缓,倾向延伸长。矿体平均厚度22米,最大厚度71米。矿体矿化极不均匀,品位变化大,品位变化系数215%。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锡矿﹑脆硫锑铅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透闪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阳起石﹑绿泥石等。不同的矿化类型矿石的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层状矿化矿石以半自形——自形显微细粒状结构为主。细脉状矿化、层间脉状矿化和结核状矿化以半自形、自形或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有韵律层纹条带状构造、藕节状构造、结核(透镜)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4 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

4.1 成矿规律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喷流沉积、成矿和后期叠加改造成矿两个过程。中晚泥盆世经历海底硅质建造的沉积,形成了纹层条带状锡硫化物矿化和矿源层;印支- 海西期北西构造带以压性为主,由紧密褶皱、逆冲断裂和N E向张扭性裂隙群组成, 控制了后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下形成了脉状矿化。细脉带矿体矿化富集具有以下特点:
(1) N E向裂隙控制着大脉带矿体和细脉矿体,大脉主脉两侧往往出现许多密集的小脉,成群成组与主脉平行或斜交,每一矿体都由数十条至数百条N E向细脉组成。锡矿化具有“东贫西富,上贫下富”的规律。
(2) 矿脉在平面上具北东撒开、南西收敛分布的规律,横剖面上呈后行侧幕排列,沿走向呈北东侧伏。由于背斜轴转折而构成的裂隙充填矿脉主要有三组方向: 一组为N E50°; 二组为N E20°~30°;三组近于SN。三组都是SE倾向, 倾角65°~80°。三组矿脉表现有切穿现象,反映了不同期次的矿脉叠加作用。
(3) 矿脉成组成带分布,构造形迹多成群出现,并呈现韵律方式分布。
(4) N E向裂隙率与矿床主要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上部大脉状和细脉带矿体中,N E向裂隙率发育程度直接反映矿脉密度大小;在下部似层状矿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既反映了层状矿体中脉状矿体的密度,又可反映其后期富集程度。
(5) NW 向与N E 向断裂裂隙交叉部位, 褶皱与N 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层状矿化与脉状矿化叠加部位,是成矿最有利部位,往往形成富厚矿体。
(6) 细脉带矿体赋矿层位D32(c+d)扁豆状灰岩,由具有分带性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钙质、泥质灰岩组成,在不同性质的薄层过渡带为构造薄弱带,易于形成层状矿化。

4.2 控矿因素

4.

2.1地层控矿

大厂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三叠系下统,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生物礁灰岩建造。
地层的沉积层序、岩性及其生产的化石所表明,本区从上古始下陷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形成陆表海,至中泥盆世已发育成南丹台沟;此时海水浅,气候温暖,生长有大量竹节石、塔节石、珊瑚等。此后大陆开始上升,海水变浅,在泥盆纪末期,形成一套滨海沉积物—泥岩、页岩、粉砂岩和石英砂岩。石炭纪二叠纪转为相对稳定地台,沉积了厚层状的碳酸盐岩;中生代三叠纪再次强烈下陷。总之该区经历过两次海浸和一次海退的沉积环境变化,形成了滨海相、海相沉积岩层。其中泥盆纪地层是本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具有以下特点:沉积厚度大;硫和有机碳含量高;地层岩相组分复杂,刚柔性岩层频繁交替,薄厚岩层互相配置;层理和裂隙发育等,这些条件对成矿十分有利。
4.

2.2构造控矿

丹池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的江南台隆与广西台向斜接合部位,为一NW向断陷台沟。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其主构造线走向北西,以丹池复式大背斜和丹池大断裂为主体,NE向横断裂之相配套,形成了矿田构造的基本格局。W向褶皱、断裂组成紧密线状复式褶断带。笼箱盖褶断带与发育在其东翼的灰乐断裂及发育于其西翼的大厂褶断带,构成了矿田内的中、东、西三个构造带,控制着矿床成带分布。NE向断层属正断层或平移断层。矿田内规模较大NE向断层主要有三条:①罗马村—塘头断层。② 长坡—铜坑—杉木冲断层。③ 止北村—茶山断层。它们以一定的距离切割NW向褶断带,并控制矿体呈定距排列。此外,矿田内还存在一组南北向构造穿插于期间,这组断裂分布不广,主要分布于大厂背斜及笼箱盖背斜轴侧,被岩脉或锑、钨矿充填。断裂构造是矿田内岩浆侵位和成矿流体的通道,由主体构造派生的次级构造、裂隙带、层间破碎及层间剥离等形成了良好的容矿空间,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
4.

2.3岩浆岩

大厂矿田岩浆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闪长分岩、白云岩、长英岩等。黑云母花岗岩分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等粒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是大厂矿田内的主要岩体,呈上小下大的锥形岩株,在笼箱盖呈南北走向的岩床出露于地表。其化学成分具有:酸度大;富碱性、富硅,贫铁镁质,挥发组分F、B含量高,而Sr含量低;成矿元素Sn、Cn、Sb、W、Ag、As、含量高等特点,属重熔型花岗岩。由于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作用,为本地区提供了充分的热源和部分矿源,同时使本地区构造裂隙活化和发展,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转移,最终富集成矿。
参考文献:
蔡明海,梁 婷,韦可利,黄惠明,刘国庆,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铜坑-长坡92号矿体Rb-S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南方地质与矿产,200

6.第2期.

胡志军.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8,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