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企业发展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企业发展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33256 浏览:1555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内部控制体系是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近年来,中国一些国有企业也都建立了一套针对中国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的经济案件层出不穷。虽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弱化甚至失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可否认,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和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笔者在思考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发展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思想产生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框架四个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其目的主要是保护财产安全。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结构思想则将内部控制结构分为三个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名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制定并予以实施的过程,以达到提高经营效率、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此外,COSO委员会还将内部控制从三要素扩展到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其后,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分析了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和包含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要素有效性的具体标准,使得公司能够按照适合外部环境的方式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2004年,COSO对其1994年修改后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扩展。除了已有的内部控制目标以外,又增加了“战略目标”,原来的“风险评价”要素被拓展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四个要素,并强调了战略管理及战略控制。

2、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2.1企业风险经营意识不够,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提高,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不足,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未能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未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进行建立,且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至关重要的风险评估工作,使得企业抗险能力降低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力不够。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味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制度没有随着企业业务和所处环境的改变及时地进行修订和补充,内部控制制度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就会缺乏有效性和完整性。此外,缺乏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会导致权力凌驾于内控之上,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3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全面。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仍然存在许多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设置内审机构,或者即使设立了,也附属于财会部,严重破坏内审的独立性,使得内审结果不权威。内审机构权力极其狭隘,仅履行会计监督、复核职能,组织地位较低。内审质量控制也不健全,一般仅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未对正确事项记录,使得审计复核无从下手,加之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内审风险大为增加,内部控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及其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现代企业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企业必须加强自身风险意识,风险的存在是实施控制的根本原因,只有企业意识到各种风险出处即是控制点,在各个控制点上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控制制度并实施控制,才能进一步降低风险水平。
3.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所谓不相容职务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a.强不相容职务和弱不相容职务。
b.多环节不相容职务和少环节不相容职务。
c.平行不相容职务和交叉不相容职务。
d.均衡不相容职务和非均衡不相容职务。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
3.3合理制定内部控制活动,注重创新和与时俱进。有效的内控系统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适当的控制制度,针对所确认的风险定义各个环节的控制活动,要从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四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控制活动,并且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必须建立在各项约束、激励的制衡机制上,并辅之以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内部控制活动,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国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制定内控活动时,还应该与时俱进,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适时地对原有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使内部控制活动真正做到高效率、低成本。
3.4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由非经理人员组成并能制约经营者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受董事会领导,使其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要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进行内审,以防错防弊和监督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此外,还应建立内部与外部审计的双重监督,即借助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社会的外部审计力量以实现对内控的双重监督,要求外部审计机构需要具备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且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

3.5调整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行家里手。

企业纪检监察人员仅要求思想素质过硬是不够的,这样会导致纪检监察工作范围被缩小到思想教育工作和违纪违规检查处理等事后处理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无法从源头抓起。这也导致现在在企业里的一些违纪违规腐败问题,纪检监察部门检查出来的少,或其他案件牵出来的多。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针对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专业特点,调整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企业主要业务专业对应,配备高素质的行家里手,纪检监察部门就能抓住监督的源头和关键点。因此,拿电力企业来说的话,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其纪检监察部门除了配备政治工作、经济管理、财务、审计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应该配备电网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熟悉输电、电网经济运行、稳定控制、电能质量控制、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继电保护、电网输电能力、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业务内容。
4结束语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随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流程,针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采取积极稳妥可行的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州煤炭》2007年01期

2.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太原科技》2005年S2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