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城市生态可持续规划途径

城市生态可持续规划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25274 浏览:1175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进步和时怎么发表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的途径。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特征;措施
1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的减少,并在一定区域内产生质变或消失。这种变化是长期的、潜在的,其后果是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我国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能源、原材料消耗迅速增加,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市水质恶化、水源危机,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空气质量低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严重、垃圾包围城市;城市噪声污染扰民;城市内修建大面积不透水的硬化地面,造成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形成城市内涝;生态绿地面积减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
2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是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生态城市建设现已超越了促使城市物质环境协调的层次,进一步溶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使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体现了一种更广义的生态观。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体现在城市具体的发展目标上就是既要达到城市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之间的和谐,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追求最大效益的社会经济目标、满足城市居民本身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要形成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城市众多子系统之间保持高度的协调以求城市发展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性。
3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的途径

3.1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3.2 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3.

2.1社会生态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

2.2经济生态原则

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

2.3自然生态原则

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

2.4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 (社会) 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3.3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高质量的环保系统

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3.2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怎么写作系统等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GetFullDomain}


3.3 高水平的管理系统

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怎么写作、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3.4 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3.5 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施源,周丽亚.对规划评估的理念、方法与框架的初步探讨[J].城市规划,2008,6.
袁牧.SWOT 分析在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应用和创新[J].城市规划,200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