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教学模式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革新

教学模式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35111 浏览:1600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培养;革新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改变考核方式等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一体化课程;生物统计学,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iostatistics course,puts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B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trainning the abaility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of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 teaching process,us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change examination pattern and others in the aim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0引言
在教育与教学方法不断深入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地方高校的头等大事。“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应用教育、创新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1-4]。
生物统计学作为生物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实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交叉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涉及公式、内容和概念较多,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程。对于生物类学科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试验设计、数据描述还是进行试验结果分析与预测,以及后续的毕业设计及继续深造都需要以生物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因此加强生物统计课程的实践环节训练和科研素质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及对以后参加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科研素养,为生物类专业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1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前教学状况

1.1 该课程的教学主要特点

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层层深入,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多,学生感到晦涩难懂,部分概念术语容易混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u分布和t分布、标准差和标准误等易混淆。学生对概念不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另外,统计分析方法较多且较复杂,而各种统计方法又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再加上学时偏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即:知道这种方法,但是方法具体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多数学生判断不清。

1.2 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物统计学课程正是由于以上的特点,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限于课时的压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压力,拘泥于旧有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讲授,缺少实践环节,尤其是与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科研活动相结合的实训活动较少甚至没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舍本逐末,忽视试验设计环节,只注重统计分析方法的讲解,造成学生缺乏试验设计能力,而这在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体现的尤其明显。
(3)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造成教师驾驭不了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2生物统计学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2.1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材料的选择
教材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时代性,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应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一系列教材的综合体,如参考书、教辅用书、学术著作、科研论文等。
本课程选用李春喜主编生物统计学为主教材,辅以适当的参考书,统计实例和科研著作,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内容。
(2)教学学时数的安排
针对目前学时比较少的内容较多,对生物统计学课程课时进行了较大的改变:
1)理论教学阶段:32学时
本阶段主要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试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为学生进行第二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理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阶段:18学时
本阶段主要学习相关统计分析软件,能够熟练应用SAS、SPSS等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资料,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力提高阶段:4学时+相应科研任务。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试验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这一阶段主要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自己申请开放实验项目、srtp项目等科研活动,提交科研活动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基本素质。
(3)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在有限的学时中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删除过时内容,加大试验设计章节的学时数,对一些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比如正交设计等重点讲解,而对于一些较复杂而实际应用不大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外减少对统计分析方法计算过程、原理推导的讲解,加大案例比重,突出原理和方法;重视统计分析数据的反馈作用,通过数据反馈修正设计方案,提升学生使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科前沿研究热点,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知识。
其次分清重点和难点,将每个教学阶段划分为三个模块: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重要内容是指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精心讲解,并通过课外作业和实验等其他环节的训练来加强巩固;一般内容主要是指新方法、新技术介绍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展示、介绍;自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方法是利用业余时间学生自学[

2、5]。

2.2革新教学过程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说的就是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以生物统计学课程中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为例,这一部分看似简单,却是后续检测设检验方法的基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数据资料整理融入生产、生活常识中去,引导学生产生学好数据整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迫切需要,使各种枯燥的公式与计算变为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手段。如在本部分内容中要将某奶牛场奶牛一个月内的产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据资料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这些信息给我们提供了该奶牛场一个月内的产奶总量,每天的产奶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资料算出每天的平均产量,找出那些天产奶量高于平均数量,哪些天低于平均产奶数量,之后启发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我们给能这个企业一些什么建议。整个过程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启发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怎么用这些知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