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主要修订内容与应用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主要修订内容与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8282 浏览:249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简称高规)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同时废止。本文共总结了新高规83条修订处,以利于更深入学习新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做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两个工程实例来看新规范的修订。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内容;剪力墙;框支剪力墙;
Abstract: Design Ru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JGJ3-2010 (referred to as rules) came into operation on October 1, 2011, and the original standard Design Ru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JGJ3-2002 shall be repeal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83 amendments of the new rules for the in-depth study of it. Based the two engineering cases of shear wall and frame shear wall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the amendments of the new rules will be analyzed in the paper.
Keywords: Design Ru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amendment; shear wall; frame shear wall
;A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较JGJ3-2002比较,有多处修订,现总结如下:
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10 层及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 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见

1.0.2条。

修改处:增加了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
引入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方法。见

1.0.3 条和3.11 节。

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要求,强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轻质非结构材料。见3.2节。
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增加了8度0.3g设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内容;框架结构高度适当降低;板柱-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见

3.1条。

调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宽比要求,不再区分高度和B级高度。见

3.2条。

02规范:4.

2.2条分A、B级高度。

3.4.5注:当楼层最大位移角不大于本规范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和限制条件,见3.5.2条;增加了竖向质量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3.5.6条;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3.5.7条;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

1.15调整为25,见3.5.8条。

增加房屋高度大于150m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见

3.7.6条。

02规范:

4.6.4无此条。

增加了风振舒适度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值要求,见

3.7.6条。

增加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见

3.7.7条。

调整了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划分,见

3.9.3~9.6条。

明确特一级剪力墙连梁的要求同一级,见

3.10.5.5条。

增加了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见

3.12节。

14、10规范: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倍采用。见4.2.2条。

02规范: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采用基本风压(50 年重现期)。见

3.2.2条。

15、增加了横风向风振效应计算要求。见4.

2.5~4.6条。

16、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150m房屋高度的限制。见4.

2.7条。

17、扩大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见4.

3.2条和4.13~4.15条。

10规范: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02规范:3.3.2.3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8、增加了设防地震(中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场地类别Ⅰ的两个亚类的特征周期值。见4.

3.7条。

19、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状参数和阻尼调整系数作了调整。见4.

3.8条。

20、补充了6度时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见4.

3.12条。

21、增加了多塔楼结构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见5.

1.14条。

22、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分析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见5.

2.1条。

02规范: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23、增加了结构弹塑性分析有关要求,见

5.1条。

24、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见

5.6.1条。

25、增加了水平长悬臂结构和大跨度结构7度竖向地震的要求和竖向地震与水平地震组合时竖向地震为主的组合。见

5.6.4条。

26、增加了楼梯间的设计要求。见6.

1.4、6.5条。

27、不与框架柱相连之次梁,可按非抗震要求进行设计。见6.

1.8条。

28、修改了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见6.

2.1、6.2条。

29、修改柱“强剪弱弯”的设计规定。见6.

2.3条。

30、增加了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C。见6.

2.7条。

31、梁端最大配筋率,由2.5%放宽到2.75%,见6.

3.3条。给出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6.2条。

32、承受弯矩、剪力和扭矩的梁,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和受扭纵向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应分别符合公式6.

3.4-2和6.4-3的要求;见6.4条。

33、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构造尺寸要求。见6.

4.1条。

34、调整了框架柱轴压比要求。见6.

4.2条。

35、调整了柱最小配筋率要求,给出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6.

4.3条。

36、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见7.

1.3条。

37、抗震设计时,修改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见7.

1.4条。

38、楼面梁不宜支撑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见7.

1.5条。

02规范: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撑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