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深化产学合作 提高育人质量

深化产学合作 提高育人质量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20673 浏览:936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www.udooo.com

越来越高,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适应形势,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本文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产学合作培养的内容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多种合作教育方式等方面,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产学合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期待高校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国际性、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这样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和方式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应运而生。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第一批试点院校。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在创新“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学校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以期对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工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时代话题。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应对挑战,同时,也要承担工程师培养应尽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培养研究型还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都要深刻认识到工程师的培养必须适应形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认识到随着工程技术系统性、复杂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人与人的协作,国与国的合作将成为一种必然。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突破狭隘的专业划分和专业隔绝,加强工程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的结合,培养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学科视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等,把工程师的培养从面向行业甚至岗位的教育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构建产学合作培养的内容体系

“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的教学,关键是要构建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内容体系。

1. 校企联合制订培养方案

产学合作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要根据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积极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要重新梳理和搭建教育内容,处理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素质拓展的关系,构建立体、交融、开放、丰富的课程体系;要增加通选课程门类、扩大通选课学分比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为进入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之一,担负着至少一年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企业要直接参与全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管理和实施,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校企双方要根据专业性质、企业条件等因素,联合制订企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毕业设计要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刀”地做,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在真实、复杂的实践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2. 构建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工科学生教学体系中的实践训练是任何理论学习都无法替代的,工科学生培养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学校要联合企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整体优化、分层分类的总体设计思路,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拓展的各个实践环节,与合作的企业联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论证规划,纵向要与理论教学体系交替进行,横向要与理论教学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独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前,工程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往往交织着科技、经济、环境、文化、艺术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工程师需要善于联结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培养、训练、形成和提高。校企双方要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三、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平台建设

1.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处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地方工科院校的必然要求,这些都迫使我们要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与领域,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大工程背景,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黑龙江工程学院通过引国际大公司入校共建专业特色实验室等合作形式,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校与瑞士徕卡公司、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等10余个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了现代测绘技术实验室、NI虚拟仪器实验室、GE-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特色实验室。此外,徕卡公司还捐建了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这是在国内高校建立的首个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引企入校共建专业特色实验室,使学校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同时,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
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平台培养遵循人本化、个性化、主体化和实践性原则,以教师的创新性教育为先导,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以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龙建路桥”、“熔盛重工”等企业赞助支持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助推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地方高校发展存在经费紧张、高层次科研项目少、高端人才引进难等难题。面对这样的现实,地方工科院校只有依托行业优势,在社会怎么写作上做足文章,通过怎么写作企业,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看得见的利益,学校则从怎么写作贡献中获得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共赢,进而推动更深层次的合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校测绘工程学院依托冶金行业,与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大庆油田设计院等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投标承揽工程项目,教师带领学生直接承担项目研究和生产任务,解决企业生产任务和技术难题。近三年,师生出色完成了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厂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地下管网调查等重要任务;参与了与黑龙江省公路局合作进行的全省农村公路普查项目,做了大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参加了哈尔滨市城市部件调查项目,调绘了数万个城市管理部件;到吉林省吉林市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完成了2500幅城市基本图数字化更新和300幅摄影测量相片控制测量任务。

四、多途径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方式

我国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成功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每个学校的特点不同,校企合作教育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能生搬硬套样板式的模式。同样,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均有其优劣以及适用的范围,也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靠改革、靠创新,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教育模式。我校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条多元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

1.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高校要打破封闭办学思维,树立主动适应企业需要、主动怎么写作企业的理念,深入推进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其中,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就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方式。例如,我校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国际大公司合作,建立了“丰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博世汽车电气技术培训中心” 等多个培训中心,设有经教育部、交通部等国家六部委认定的汽车维修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开展最早的项目之一是1997年学校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建的“丰田汽车维修培训中心(T-TEP)”(目前全国本科高校中的两个之一)。此项目由学校提供教学与实践场地、师资,组织实施在校学生定向培养和日常学习、实训与管理及就业导向;为企业提供员工定期培训、升级培训和企业发展技术顾问;研制新的实训设备等。企业提供最新产品和生产技术,最新示教设备、教辅材料和定期的师资培训及对师资的考核认定;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定教学环境规范,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流程规范和考核标准,创新了一条校企一体、互惠共赢、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2.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地方工科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每年经过考试招收在校学生成立项目班,还可以探索项目班后续两年的专业培养方案,按企业需求双方共同写作,还探索教学采用企业独家开发的项目培训专业课程或企业原版教材及相关教学软件,课程内容保持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同时聘请企业人员讲授部分理论课程、指导实验,校外实习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订单式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项目可以凭借企业现代化的实验设备以及在企业实习所带来的实践经验和企业所设置的独立实习课程,使学生高度适应市场要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较早就融入工程环境,在合作中学习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也疏通了就业渠道,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3. 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与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走“协同创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与必然选择。高校要根据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特点,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基地,开展“校企协同创新”,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行业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我校有50年的行业史,在公路工程技术、冶金测量、地理信息等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参与教师工程项目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校土木、测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生产实际和教师科研项目比例达到100%,真刀地做毕业设计(论文),并且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双受益。
[责任编辑:周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