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教学改革《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革新和

教学改革《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革新和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31599 浏览:144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中只有学以致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械基础》的内容全部转移到实验室,以18个实验项目为载体,把原来书本上文字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坚持以强调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全方位开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室教学〓素质教育
《机械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然而对刚刚从初中升入技校的学生来说,《机械基础》课本中新出现的运动副、构件、机构、曲柄、摇杆等术语,他们知之甚少,也缺乏直观的印象。一般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这种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难以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只有学以致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等创新实

验,把实验内容分为必修、选修、提高三部分,建立可行的考查办法,并单独计分,改变了原来的实验依托与理论课的模式。
2.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加了开放性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了实验网上报名,让学生自己选喜欢的实验项目,自由组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同时开放实验和课程成绩挂钩,完成一项给予一定的学分,又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

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实效。因此要求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由教师单向注入式教学向师生互动式教学转变;由只适应粉笔授课向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转变。
要求教师运用“学教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改变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相关的实验室,如典型机械、动平衡、机构搭接、综合传动实验室。开放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例如,在动平衡实验中,学生选择企业提供的需要进行动平衡的各种回转件1~2件,根据其工作条件分析确定动平衡精度要求(需与图纸实际要求做比较分析),制定动平衡方案(包括选择动平衡机、支撑位置、平衡面);然后根据方案进行动平衡实验,并且达到精度要求;最后,学生根据动平衡机测试获得的初始状态不平衡质量分布,计算需要的理论平衡量,并与实际平衡量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验方案到实验室预约登记,自主选择实验时间,什么时候有了新思路,就什么时候到实验室去实践。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逐步的挖掘自身的潜力,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

三、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具体做法

1.讲授式教学: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参数化特征建模、有限元理论和技术等知识点,教师采用课堂讲解的办法开展教学。
2.讨论式教学:围绕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演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程组自主开发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象、实物图片等方式,形象化演示集成制造技术解决机械问题所得的结果等。
4.比较式教学: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分析方法中的共性问题,采用类比归纳方式进行教学。

5.问答式教学:采用设置问题,启发思考,归纳总结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

四、一体化教学要体现德育优先及素质教育

与教室教学相比,实验室教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自由度不受约束,但同时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中职学生的情感意识较弱,纪律意识较差,逆反心理很强,在实验课教学中,用一种强制方式去维持课堂纪律,效果是不好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优先的原则和素质教育的完整性。

1.人格感化

通过受教育者的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以及教育者高尚的人格来触动、感化熏陶学生,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达到激励积极进取之效果。这要求教师对每一次课都要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达到技术精湛、语言准确、态度和蔼,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多辅导,不歧视他们。用教师规范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较高的威望,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凝聚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情,转化学生的“行”。

2.环境陶冶

情感陶冶的关键是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入“境”生“情”。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技能基础和道德基础进行科学分组。分组后使同学之间兴趣互传,能力互补;让守纪学生带好不守纪学生;让悟性高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使不同技术能力的学生在小组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使小环境得到优化。在整体环境的营造中,可以开展小组间学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是教师在进行技术巡回指导中,抓学习的好典型,及时进行表扬,推动比、学、赶、帮、超局面的形成;还可以鼓励能者为师,让先学会的学生当“小先生”,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

3.采用行为评价,规范学生的言行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实训中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掌握的相关技能,还是劳作的产品,得不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他们会灰心丧气,会对此项技术或技能,甚至这个专业失去信心和好感。因此,做好实验课中学生行为的评价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育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金增平.机械基础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高为国,朱理.机械基础实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
[3]胡德飞.机械基础课程实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