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征文

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征文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9709 浏览:35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江苏省如皋市雪岸镇雪北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脑思考,用心体验……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认知观察的对象。但反观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优势互补,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在小组里进行科学探究时的观察能力低下,往往在观察实验时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只是表面上热热闹闹,致使汇报交流冷冷清清,得出的结论牵强附会,往往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学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基本技能谈谈自己的点滴想法。

1 准确把握科学观察的几个要点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人体的各种感官,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在合作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观察更是获取证据、验证检测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科学观察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1 科学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科学的观察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的对象是明确的,如黄豆的发芽实验,观察的对象就是黄豆;杠杆的研究实验中,观察的对象就是杠杆的平衡……观察者要根据小组探究的具体内容决定观察的对象,而不能受其他因素干扰。如《蜗牛》一课,活动一提出了“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我们看到了什么?”其观察目标就是要求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认识蜗牛身体的各个部位。活动二提出了“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这时观察指向应是爬行中的蜗牛,寻找蜗牛身体中用于爬行的部位。

1.2 科学的观察应该是有序的,具有很强的程序性: 科学的观察有着严格的程序,是密切配合探究的程序而进行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都是在探究过程中由探究的过程自然产生的。如观察桃花的结构,必须按照解剖桃花的步骤,由外而内一步步进行观察,万不可打乱顺序,否则就不能对桃花结构形成整体的认知,就不能形成完全花的科学概念。再比如,观察一尾金鱼,金鱼的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腮孔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鳃孔和肛门之间躯干部。头部有口、鼻孔、耳、眼,躯干和尾部覆盖着鳞片;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分别有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经过这种有顺序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完整、清晰的探究结果。

1.3 科学的观察应该是多角度的,具有很强的多维性: 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狭义的视觉上的观察,而是指利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知器官或借助仪器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如声音的观察,仅凭耳朵听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还需要借助视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观察因为音叉振动而引发的水的波动,甚至水花四溅;还需要触觉——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会有麻麻的感觉,从而感知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只有这样多感官参与,多维度观察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观察对象。

1.4 科学的观察应该是客观的,具有很强的即时性: 科学的观察不能带有主观性,描述观察结果时应该完全客观真实,不能将主观感彩带入观察。科学的观察应贯穿在实验的过程中,而不能根据主观的判断事先做出猜测或于事后补救。如在教学《电磁铁磁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学生提出可能与电池节数有关、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可能与铁钉粗细有关等几种检测设后,根据检测设进行分类探究。实验时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检测如出现与检测设不一样的现象,首先要做的是检查实验是否严密,是否存在其它变量影响了实验结果。其次要反思自己当初的检测设是否合理,即时根据自己的观察调整思路。

1.5 科学的观察是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重复性: 科学的观察是严谨的、全面的,对于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实验现象不能轻易地忽视。科学现象不是随机性的,具有可重复验证的特点,相应的观察也应该做到重复观察。如在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时,将10条蚯蚓放入装有干湿两种泥土纸盒的中间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蚯蚓会选择怎样的环境,应该至少重复做3次。如果只做一次实验,所观察的结果带有偶然性,蚯蚓的选择也许是偶然的。只有当蚯蚓多次选择阴暗潮湿的环境时,才可以初步得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结论。当然,在其他一些探究实验中一般都要采用3次重复实验的做法,以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尊重科学事实。

2 恰当运用科学观察的几个关注

2.1 关注小组中的观察记录: 科学课上的记录应伴随着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既包括科学问题的提出、作出的检测设,也包括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过程的观察现象记录,还包括自己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论得出等。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合作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一应俱全,各负其责。但我认为记录绝不应是记录员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记录观点,别人的记录充其量只能是参考而已。如果我们教学中长此以往,必将使小组内其他成员漠视记录,缺乏实证意识,容易轻信他人,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科学记录,要求每位学生用简单的语言、符号甚至图画在探究过程中即时记录,小组之内大胆展示,接受质疑并不断修正完善,全班汇报交流时收起实验材料,结合实验记录进行交流。这样处理就不会出现实验记录耗时太长,实验材料干扰学生交流等现象,适时的记录让学生的观察留下思考的痕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关注小组中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性格上的差异,对科学课喜欢程度的差异,科学观察能力高低的差异等等。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性格、科学探究能力、语言表达强弱等差异组成优势互补的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间的学习和促进,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互相帮助,并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还要关注小组中的沉默一族,一些学生并不是对探究活动不感兴趣,而是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障碍,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给他们鼓劲,引导他们适时调整观察内容、角度等,和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让观察活动持续下去。

2.3 关注小组中的激励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公平、适时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紧张状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将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在科学教学中有许多长期观察的活动,就更需要外界不断地反馈与刺激,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小组与个人双方面的激励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维持他们持续观察的源动力。如三年级《蚕的生命周期》、四年级《天气日历》、五年级《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六年级《月相变化》等,我让学生坚持数周连续观察,并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结果,每周组织学生对观察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激励,收到了很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我相信,有了我们老师给予的“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能力一定能得以提升,一定能生成智慧的能源,也一定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