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简析创设情景创设和生物教学有效性查抄袭率理工

简析创设情景创设和生物教学有效性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34868 浏览:1585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情景创设,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教学情境”是美国课程论提出的一个概念,不能把教学情境只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该始终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而所谓教学情境的“有效”不应该以分数之类的功利目标为标准。课程目标是“三维”的,“有效”应该是立足于“三维”的良好发展,是更好地发展人(学生)。

1.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检测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就生物知识本身而言,它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保证。针对新课程理念,创设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价值的情境创设要遵循的原则:

2.1基于生活。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检测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为此,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其次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课前设置问题布置学生调查所居住社区中居民使用洗衣粉的情况。问题如下:①使用的是加酶洗衣粉还是普通洗衣粉?②使用前是否有看包装袋上的说明书?③家里的所有衣物是否都用同一种洗衣粉?④使用效果如何?⑤使用后是否彻底清洗了双手?等等。课堂上结合学生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讲授酶的特性,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要探究的东西。

2.2内含问题。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前先制作渗透作用的演示装置,上课引导学生在实验情景中研究渗透作用的条件:①请预测漏斗中液面的高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分组讨论)②改变装置中的一个条件,使最终漏斗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不存在高度差,可以改变的条件有哪些?③用一层纱布代替卵壳膜,漏斗管内液面会升高吗?④烧杯中清水换成同浓度的蔗糖液,结果呢?⑤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通过上述实验结合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很容易归纳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并对渗透作用的条件有了深入的理解,为下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2.3注重形象性。

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时,高一学生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因此对本节课重点内容难以把握,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思维障碍。本节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直接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然后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陌生的化学结构式让学生很抽象,如果利用学生已知的甲烷模型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入氨基酸结构这一新知识,分析、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

2.4体现学科特点。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强调学科性。这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教学重视探究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教学中,生长素对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较好的做法是先安排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探究“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的预实验,课堂上创设实验情景:通过学生汇报预实验的过程、实物展示不同浓度扶桑生根情况,让学生体验生长素浓度与其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究NAA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器具设计实验。这样的教学设计以预实验为具体的教学情景,引导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将课堂教学引入,极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5溶入情感。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例如在“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教学中,补充早期胚胎发育着床的知识,介绍引起宫外孕的两种情况,以及剖腹产对孩子以后智力发展的影响,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总之,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知识基础而定,不能把它当作点缀,教学情境的创设最终目的是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新知的生成提供攀爬支架,使课堂教学有生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