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生动语文课教学应使学生动起来

生动语文课教学应使学生动起来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20921 浏览:945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而不再是过去那种枯燥无味,教师滔滔不绝的说唱教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呢?

一、把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从开始就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反对那
些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以我为主的学习精神。只要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算动起来了。只有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才能使他们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才是真正提高了。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不出来卖火柴,而是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深化文章主题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对此,我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有的说:“她家很穷,才偷偷出来卖火柴。”有的反驳说:“书中明明写着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由此可见她不是偷偷出来卖火柴,一定是她妈妈病了,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才出来卖火柴的。”还有的说:“小女孩的妈妈老是生病,为了治病把家里的钱花光了,家里穷得没法过了,是她爸爸叫她出来卖火柴的……”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引导:“同学们讲了许多种可能性,有一点共同的就是小女孩穷极了。为什么会这么穷呢?”有的低声回答:资本主义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最后,学生对小女孩穷的原因有了统一的认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为了生计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即使在大年夜,小女孩也不得不出来卖火柴。又如讲《草船借箭》的时候,我这样设疑:大家对《草船借箭》的故事很熟悉,谁知道故事的起因吗?是在什么时候,用多少条船去借箭?怎样借的?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的人品各是怎样的?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迫切地寻找答案。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二、把口动与心动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好得文学作品是以丰富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来拨动读者的心弦
的。如果学生抓住作品的真实所在去理解,掌握它真正的实质,自然会悄然动唇,思维活跃,语文教学就确实动起来了。教师会经常看到,课堂教学中有时即使是老师倾尽全力,感情投入,而有部分学生还是回在下面窃窃私语,无动于衷,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心”还没有动起来,还没有投入到文章的内在情感中。有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一眼看课文,另一眼看着其他地方,这样只能是“口”动了而“心”未动。比如教《白杨》一课,先提出“爸爸为什么要让孩子现在就去边疆”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有的说,可能是内地的奶奶年纪大了,照顾不了孩子;有的说,可能边疆也有许多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热爱边疆的优秀教师,孩子到那里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学生的“口”动与“心”动,支持学生大胆想象,发表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看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把心动与行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语文课教学不能总是停留在学生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上,
要使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亲自应用于实践,做到“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书本的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的应用上来,语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文教学才算真的“动”起来。在学习《画风》这课时,先在课堂上学习课文内容,课后我布置学生画一幅反映有风的图画,要求学生亲自做有风实验的实践,然后再作画。为了作好此幅画,学生都要参加实践。从交上来的作品看,有描写轻微的风,有描写狂风呼啸的。有想到春天的风,寒冬腊月的风,物体形成的风等。如此以读促画,化心动为行动,课堂教学也就动起来了。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教材,巧妙的设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