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学术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4859 浏览:159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能力、智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各种处境都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和承受。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社会中求得发展和生存,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加强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学生阶段是人一生中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的过程中,情况不太乐观。例如在小学阶段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等症状;中学阶段学生产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的表现更为突出和明显。

二、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

心理健康问题,仅仅让外界认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认知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的心理,知道一个健康的标准,这样才能对自我的身心做一个评价和调理。因此,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我们所谓的正常的认知能力就是指学生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行动力,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地完成某事等等。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在对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之上的,从而我们可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等作为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学生是否有正常认知力,但不能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其认知能力就不正常。因为,有时认知能力还与学生的经验和之前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关。

2.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为学生对事物、事情所流露出来的情绪。从情绪个体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就是指学生的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积极的情绪,这些情绪都能稳定地反应一定的心理状态,说明这类学生的身心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和乐观的。反之,那些常常表现出忧愁、焦虑、苦闷、恐惧、闷闷不乐、行动无力等状态的学生则说明他们那是消极的情绪,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表现。为此,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的情绪才是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

心理健康除了上述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流露之外,还表现为拥有良好的意志。良好的意志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做到果断、有判断力和毅力,并且能做到自制,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要能克制、不违纪违法,这些就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能做到的。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阐述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首先,认知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从而了解身心发展的规律;其次,正确认知体育活动与学生自身的自尊和自信等的关系;再次,在体育教学中找到掌控自我情绪的方法等等。

1.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体教部通过开设一些学生较为喜欢的体育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如果学生能带着积极的心态来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慢慢地对于这些体育项目就会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在这么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感受到一份成功的欣喜,从而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这些过程中得到增强。

2.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体育项目中,让学生自己在技能上慢慢地达到一种娴熟的境地,按照教师的严格要求来超越自己,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每一次困难,这样学生在完成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培养了自身刚强的意志。

3.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发掘自我

学生一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只有在体育活动的持续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才会对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发掘自己的真正的能力。同时,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地增加体育活动项目来供学生选择和参与,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这一平台来体验挫折和失败,在这个过程中认清自我,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掘出自己的真正潜能。

4.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找到宣泄的窗口

体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但不同的阶段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体育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有着自身的特殊意义。学生要学会在体育中找到一个可以宣泄自己情绪的窗口,首先是在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中把自己压抑已久的压力或情绪给释放出来,从而消除这种消极情绪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的不良影响。

5.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会团队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个人性质的活动,也包含集体性质的活动。在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中,它需要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只有这种形式才能让集体项目取得好的成绩。此外,在一些竞技性不强的团体体育活动中,也需要大家团结一心,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当安排一定量的团体项目,以大家竞争与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实现同学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制度的要求

1.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正确面对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对学生的正向期待称为“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人对他的正面期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对学生的信赖和激励,相信学生可以帮助自己的教学,也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学生来完成教学的目标,这样就体现出了老师和学生双向的乐观积极的人格品质。

2.教学模式上要展现学生的独立性

我们所谓的在教学模式上展现学生的独立性指的是要注意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主体,在教学形式上要能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当今,学校的教学目标已经发生改变,从以往的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培养转向了当今社会对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精神追求与生存技能的要求,从而要求学校体育在教学模式上要发生改变,以更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五、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个性和特点,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和风格迥异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职责就是要充分地把学生的个性给挖掘出来,让学生从内向外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所有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心理与学生以后的各个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是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总之,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研究课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体育教学中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是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身体健康,而把心理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就是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是体育教学中的完美突破。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正确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学生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考试周刊,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2007(43).
张琳.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江科技,2008(11).
[3] 林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山西体育科技,2006(2).
[4] 黄进章.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新课程(教师),2010(6).
[5] 李少莉.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6).
(责任编辑 刘永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