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德育语文教学中德育养成

德育语文教学中德育养成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0579 浏览:941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人的品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配合社会、学校等诸方面的教育,通过语文课的陶冶,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培养
品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准则。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1. 在讲读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

语文课的内容很丰富,学习语文固然要学习有关语文的形式、规律、方法等,但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读书必然不能脱离内容,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内容来教育学生,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语文工具,增长知识,还应自觉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当然,语文课不是历史课,不是政治课,而是要通过“语文”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教育的。所以我经常注意利用课本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1)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文章,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2)利用某些相关的知识点适当的思想性引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不能作为附加的成份,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本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
(3)对那些积极向上,反映亲情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感人力量。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而引发的教学延伸,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基本美德,产生无形的熏陶作用,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习情绪。

2.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

写作教学首先要有计划的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思想教育仍然不能忽视。思想水平的提高又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是反映思想的,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不高,对事物缺乏分析能力,对是非不能做正确的判断,那他就写不出好文章。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事物,不善于从现象分析本质,看问题片面,甚至观点错误,这些都和思想觉悟有关,都直接的影响到写作。如果不教好人,不提高他们的思想,而孤立地讲写作知识,那就不可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在读写相结合的教学中,注意德育。
在写作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启示中联系自己思想写文章,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思想,提高了写作水平。
(2)作文讲评时也要注意德育。
文章是反映思想的,学生的思想情。况、认识水平、知识程度都会在文章中反映出来,作文讲评时,对正确的要肯定、要表扬,对错误的要分析、要纠正,对于一些认识问题、感情问题,更应正面引导。因此在作文讲评时,也必须贯彻“德育”的原则,不能片面的只看到错字病句。

3.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实施德育培养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阵地,进行有关语文的课外活动,除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外,也寓有思想教育的作用。
(1)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德育。
课外阅读的面很广,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关心指导。我在教学时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引导他们从好书中接受熏陶,吸取营养,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如果发现学生阅读不健康的作品或坏书,便及时教育,向他们讲清道理,指明利害,分析这些书坏在哪里,为什么不应该读,以保护学生身心。有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书,组织学生阅读,共同讨论。在交流时,许多学生都能结合自己思想来谈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外练笔也要重视德育。
练笔,是课外自由写作的一种活动,不作硬性规定,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启发动员,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自己产生要写好写多的愿望。要多写,必然要多搜集材料,这就促使学生去认真地观察生活。练笔活动展开后,学生普遍地关心周围事物,诸如对班级内、学校内不良现象的批评,对新人新事地表扬等,经常在练笔中出现。这就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展开练笔活动,开始时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较容易,要他们持之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udooo.com

以恒就较难。有些学生能做到长期坚持练笔,其本身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可见练笔不仅练文,也是在练人。
(3)其他课外活动都要进行德育。
除了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外,配合课堂教学我还发动学生举行其他一些课外活动,如朗诵会,演讲会等,这些活动都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培养语文能力有帮助,同时也都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活动之中。

4. 教书必须育人,育人才能更好的教书

教书和育人是每个教师不可分割的双重任务,教书必须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只有把人教好,才能更好的教书。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必须了解学生。尽可能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的思想、性格。我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谈心,到图书馆调查学生看什么书。我还帮助班干部出些点子,设计一些活动,并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这样,师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感情,因此,我所进行的教育,学生也乐于接受。我了解有些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有方法问题,有资质问题,也有爱好问题。于是我就能有的放矢地 进行因材施教,收到了较为显著的功效。

5. 将积极的生存理念植入学生的心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教育的成功,要求学生不断超越。学生超越老师,儿子超越父亲,女儿超越母亲,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但不迷信老师,亲近老师但不依赖老师。学生自觉主动地做到比老师要求的更多更好。有时学生的见解比老师的更新颖更深刻而独到。这时学生不应看不起老师,这很正常,也正是老师引导得当的结果。因为“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学生一直走不出老师的思维圈,一直翻不出老师的手心,这反而不正常,意味着教育失败。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而且是学生的悲哀。只有超越才有提高;只有超越才能打破新纪录,创造辉煌。奥运会拿冠军的体育健将,他们的教练未必是冠军,正是他们超越老师,超越了前人,才取得了金牌的。
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除了言传身教,课堂教学的溶入之外,还延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中自我修养。多看、多背、多悟古典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伟人名人的人生格言,古今传记文学,从正面的典范和反面的事例中领悟为人的立身之本,不断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收稿日期:2013-04-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