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简析中学作文教学科技

简析中学作文教学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7971 浏览:1312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要想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只靠作文课是不够的,教师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兴趣;中学作文;厚积勤练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要想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仅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从点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文,教师应多组织兴趣小组,利用游戏比赛强化活动课,还可和各门功课结合起来,如利用物理、化学课中的奇特现象“沸水养金鱼”、“纸盒烧水”、“人工降雨”等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去做,去回答,然后写成科学小品文,学生肯定会津津乐道。

二、厚积勤练笔生花

“作文难,难作文”这一现象在学生中十分普遍,每当老师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同学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应付“差事”,他们只好东拼西凑。教师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观察,多说,多写,让学生积累素材,勤练生巧。
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每天都应抽出时间博览群书,像报纸、杂志、作文选刊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等。这样,学生大脑的信息库汇纳百川,写作时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写文章时也就会材料充足,思路开阔。
观察生活也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且是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启迪思维的一条渠道。因此要带领学生观察纷纭繁荣的生活。同样的东西或事物,不同的人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如写“雪”,的《沁园春·雪》则写得大气磅礴,旷达豪迈,气雄千古。而柳宗元的《江雪》则写得阴冷凄凉,寂寞哀伤,也透出几分孤傲倔强。
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因此学生的话好不好,对作文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站起来,不是照本宣读,就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效果往往不佳。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加强学生口语训练,使学生作文语句通顺,语言严谨。
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为组合作文的“零件”。在进行写日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一些整篇文章,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展示到教室内的墙报上或推荐到学校广播室播出。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室内或校园展出,供大家欣赏,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写作的积极性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由先前的怕上作文课变成要求老师多上作文课,他们再也不害怕写作文了。

三、激活思维,跳出“克隆作文”

佝偻的背,核桃皮似的满脸皱纹,深陷的眼眶,再加上一支烟袋,构成了许多作文中的父亲形象;泛白的头发,粗糙的手,和蔼的笑容,再加上一身补丁的棉袄,组成了作文中母亲的一般形象。长期以来,教师一般习惯于求同思维,因此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以致写出的作文像由一个模具做出的“克隆父母”一样,读来千篇一律。因此,在他们的笔下,黄鼠狼永远没安好心,狗咬耗子永远是多管闲事,而乌鸦自然是不能赞颂的,麻雀自然是不能歌颂的,老鼠自然是不能同情的。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滥竽充数谈》,当同学们高笑“充数者”打肿脸充胖子时,可换个角度,“充数者”之所以悄然离开吹竽之外,说明他已认识到无真才实学混不下去,他身上还闪烁出一点自知之明的光辉。可惜至今还有多少人占着并不称职的岗位充数而不知脸红,还有多少人犯了错误却不知醒悟,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修改,给文章添彩润色

何其芳曾说过:“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工夫。”文学巨匠鲁迅,他的一千多字的《一件小事》改动的有十五处。语言艺术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为了使艺术作品深入人心,便不停地琢磨,不断地修改,他的《战争与和平》写了六年,据说改了七遍。
然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少修改的习惯,大多数写成之后一交了之。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上下工夫,首先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如讲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其次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如材料的增删,语言的润色等。

五、“包装”,使作文锦上添花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它强调了“包装”的重要作用。作文也要讲究包装,首先讲究外包装:书面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行文规范,文面整洁,给读者第一印象好。其次讲究“内包装”即:讲究写作技巧,思路尤其要清晰,开头要引入,段首要概括,精段要闪光,结尾要有余味。让读者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品味到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
作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上山路千条,同仰一轮月”。我们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开源”、“导流”,让学生写作文时有“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刘艳芳.作文批改的新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2).
徐兢.借一双眼睛[J].中学生:作文版,2004(5).
(作者单位 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双语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