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绚丽让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如何写

绚丽让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29231 浏览:1329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数学资源的过程。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动态流程中知、情、意的结合。每一个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过程都是师生、生生之间一段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过程,是一次智慧火花碰撞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合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理预设、及时捕捉、有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构建绚丽多彩且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绚丽多彩
2095-3089(2013)22-0-0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数学资源的过程。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动态流程中知、情、意的结合。每一个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过程都是师生、生生之间一段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过程,是一次智慧火花碰撞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合理预设、及时捕捉、有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构建绚丽多彩且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合理预设,留有动态生成资源的空间

强调课堂动态生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开放、弹性、发展的合理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把握好尺度要精心而不精细,为课堂的生成留白。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位老师请孩子们按操作提示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和正方形)
(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开,就可以拼成这些已学的图形?
(3)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4)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比一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当于拼成图形的什么?你能根据这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如此的紧锣密鼓,公式的推出自然是“水到渠成”。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精细预设”,使整个知识的探索就如流水线上的生产程序,学生无须付出相应的智力代价,就可轻而易举地摘取“胜利的果实”。整个课堂看似完美实则如一潭死水看不到泛起涟漪的美丽,我想这样的完美不要也罢!
与其如此何不大胆放手按照如下程序开展学习: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和正方形)
(2)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合作尝试,教师予以点拨)
(3)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联系?
(4)你能根据这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在有效的预设之中又留有生成的空间,从而使整节课变得更加充实、绚丽、多彩!

二、抓住时机,捕捉有效的动态生成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应开启慧眼、认真倾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神情、动作表现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闪光点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把握求之不得的良机,捕捉瞬间的“生成”,并进行正确辨识和处理,选择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把它变成课堂的宝贵资源。例如在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每支牙膏9元,每把牙刷5元,每套(牙膏和牙刷合写)12元。写3枝牙膏和3把牙刷花多少元?如果写3枝牙膏和4把牙刷花多少元?”这是一道灵活解答的实际问题,多数孩子都是这样计算的:9×3+5×3=42(元),却忽视了写3支牙膏和3把牙刷,按套写会比较便宜。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停了下来,准备提醒他们一下。学生读了一遍问题,老师左右手各伸出三个手指,再次加以强调:“3支牙膏、3把牙刷花多少元?”本想从问题入手,推出3套的概念。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用6根圆乎乎的小手指正用力地两两对叠,而他刚才讲课时左右手是分开比划的,这是多么形象的3套!老师马上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向大家展示,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指指对叠,学生一语道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处,其他学生都纷纷伸出手指仿效,并很快理解了写3套更为便宜,到了第二问求写3支牙膏和4把牙刷花多少元时,孩子们手指对叠,3套余1把牙刷立即呈现眼前,教学难点在学生玩弄的手指间不攻自破。老师适时抓住了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让学生在动手和说意思的过程中加深“3套”的理解。自主的探索,给同学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及时的捕捉有效资源,为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三、灵活应变,巧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心中始终牢记目标;同时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在发现课堂上有教学价值的信息时,要因势利导,激活这些资源,让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巧用意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上课铃声响起,突然,一名学生要小便。全班骚动。“你去吧。”心平气和之余,我计上心来:“小朋友,请你们看着墙上的钟表算一算,他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孩子回来后,学生纷纷汇报他所用的时间,结果不统一。“你们是怎样看时间的?想交流吗?”此时,孩子们兴趣大增,为后边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2、巧用质疑资源,点化学生的思维困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著名特级教师李烈在《我教小学数学》中指出:因为教学活动本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交流活动,必然有师生双方之间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要欢迎学生的发问,善待学生的质疑。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有学生提问:公顷和平方米是不是相邻的面积单位呢?为什么其它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而它们的进率却是10000?这位学生的质疑无疑是在我的教学预想之外的,我脑海中略微一顿随即让学生拿出新华字典查询,果然在后面的面积单位进率表中赫然写着1公顷=100公亩,1公亩=100平方米。在学生的质疑中教师没有运用已有经验去武断做出回答而是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解决了深藏脑海中的困惑。

3、巧用错误资源,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巧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切忌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除了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陷阱”诱导错误,有意识地把学生思维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检验他们的思维过程,弄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想法需要改变,以及怎么改变,帮助学生在经过认知冲突后重建正确的、适当的心理表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课堂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因素,善于捕捉课堂中“即时生成”,珍惜这瞬间的“精彩”,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更绚烂!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
《教育研究》——动态生成的理论解读与案例剖析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