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从《圆柱和圆锥认识》一课谈教学感想学年

从《圆柱和圆锥认识》一课谈教学感想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5916 浏览:175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是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教学内容编排在小学六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有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经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圆柱、圆锥有了些许的了解和认识,但又没有完全深入地进行研究,对于自己的朦胧感受缺乏数学上严谨的分析和验证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利用学生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经验,怎样在研究圆柱圆锥的特征时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发现两者的特征,并用科学的精神去多角度证明自己或同学的发现。这节教学下来笔者有以下几方面体会较深。

一、课前游戏,叩开思维大门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猜猜它是谁?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一个学生上台在袋子里任意摸一个图形,并描述摸到的这个图形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图形的名称。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获胜。在紧张激烈的游戏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要让大家根据提示语很快猜出正确的图形,必须用尽量简短的语言把图形的特征描述清楚。这样就对学生自主探索并描述圆柱、圆锥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知道了与众不同的地方才叫特征,而这正是接下来课堂研究这两个立体图形的重点,为学生后面更好地去发现并交流打下基础。

二、看、摸、滚、量,重点体验特征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课正好可以充分让学生亲近实物,通过探索交流感受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等部位的特征。
体会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的时候,我让学生摸一摸、在桌面上滚一滚,虽然一开始学生介绍侧面的特征时都是诸如“弯弯的”“很光滑”这样比较感性的词语,但一揭示“曲面”这个特征时,学生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所以都是欣然接受的。

三、联系生活,感悟特征

新课标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而生活中的圆柱形状随处可见,如果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圆柱的特征,那对学生的建构来说是苍白的,不丰满的。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底面时,出示木材加工厂的原木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知道有时像横躺在地面上的木材的两个底面,通常称为横截面。而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可以直线滚动的时候,启发学生想想平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就是利用这个特征做成了圆柱形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轮胎就是圆柱形的,有的说油漆工用的粉刷墙面的滚轮也是圆柱形的,有的说擀面杖需要在桌面上来回滚动,也是做成圆柱形状。学生此时情绪高涨,纷纷冥思苦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就在这样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学生对于圆柱的特征越来越明晰。在教学圆柱高的这个环节时,我又告诉学生生活中有的时候还会把“高”叫做其他的名字,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知道了圆柱形状的深井的高称为“深”,薄薄的银币的高一般叫做“厚”,压路机的大滚轮这个圆柱是横躺在地面上的,因此它的高又叫做“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思维火花后,肯定对圆柱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从生活中探讨了圆柱的特征后,对它又多了一份亲近,我想这才是我要追求的理想课堂吧。

四、迁移对比,自主认识圆锥

认识圆锥与认识圆柱有类似之处。这个教学环节上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寻找和总结圆锥的特征。我先播放了一个圆柱的上底面逐渐缩成一个点,圆柱慢慢变成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动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联系圆柱的特征说说圆锥又有哪些特征。学生们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发言中知道了圆锥在圆柱的基础上,一个底变成了一个顶点,而正因为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的高只有一条,也就是由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通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过对圆柱学习经验的迁移,大家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在交流中不断互补,不断完善,圆锥的特征也逐渐在学生脑海中由模糊变清晰,他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预设的整个课堂是开放的,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质疑。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设想,对于学生的生成,因为我课前也充分考虑到了,因此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指导都比较顺利。这堂课应该是一堂比较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要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