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

收藏本文 2023-12-30 点赞:20484 浏览:939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下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组织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

有效交流、有效参与,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出现了如下几种答案:506-348=68;506-348=168;506-348=158。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三、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

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下面,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悟事实,积累体验);第二环节,运用画圆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如图钉、绳子等);第三环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认识圆的基本性质……

四、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

人们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生活中养成了生活思维的习惯。在他们学习数学、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时候,却仍然保留着生活思维。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
课堂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
“你每天吃两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
“那你能吃几个粽子?”
“吃半个就可以了。”
“好,那你每天吃半个(小数乘法没学)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两个半。”
“怎么算出来的?”
“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他的生活思维上:他关注的是材料的合理性,而未进行数学思维——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找寻到了这个节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会对症下药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