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有关于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有关于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8899 浏览:343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4)03-0195-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策略,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理由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2.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相似度检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
2.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2.2.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理由的由来和解决策略,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理由。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理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2.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2.2.3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理由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理由进行调查,如开展怀化市生活垃圾污染目前状况调查、太平溪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中坡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3.关注环保热点,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热点的动态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理由:谁能说出今天海南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我国空气污染指数最低的是哪个城市?最高的又是哪个城市?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电视上每天必播的内容,但未必有学生或市民会自觉地看,通过提问,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理由时刻伴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与环境相关的热点报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今年我国4月份发生的"沙尘暴"、2004年印尼发生的"海啸"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理由的严重性,还适时地向学生宣讲我国的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4.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渗透环境教育

自觉参与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核心理由,再动听的语言也不及亲眼所见来得真切,更不及亲手所为来得真实,要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心,只在课堂讲理论、讲目前状况是远远不够的,通常最有效的教育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当地的行为是如何引发、防止和解决环境理由的,因此,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外,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贴近现实,增强生态意识。"
4.1开展“环保从身边做起”活动。顺手关水龙头,少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动物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教育效果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例如:我校在每个班级里都挂着由全班学生签名的一张锦旗,锦旗内容为"人格、人品是做人的根本,我以我的人格保证,以后不乱画、乱仍!"利用学生自己的签名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教育。
4.2开展“公益性活动”。 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目,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活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环保热情。
4.3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高一、高二年级都有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去了解环境目前状况是有非常作用的。由于他们有极高的兴趣,教师就可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研究性课题,如"湘江河水质污染情况"、"遵义市民饮用水的调查"、"松树林目前状况的调查"等等课题,发给学生,教师指导让学生带着理由来调查,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理由中。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策略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理由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