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简谈文艺副刊坚守和革新中国

简谈文艺副刊坚守和革新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23384 浏览:1070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长在文学和报学结合处的文艺副刊,必定受到两股力量的影响。一方面,副刊进展的历史表明,副刊以诞生之初便成为文学和文化的大众传播载体,具有文学性。另一方面,副刊又要受到报业规律和媒介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展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具有新闻性。“花地”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就像血液一般,浸润着“花地”每一个部分,具体体现在“花地”的编辑思路、栏目设置、内容选择、版面编排等方面。“花地”拥有良好的文学传统,秦牧等老一辈“花地”人开创的文学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使“花地”成为广州最“雅”的报纸副刊,这也是其成为我国报纸副刊品牌的理由之所在。“花地”的新闻性脱胎于《羊城晚报》创刊之初打破苏联《真理报》方式束缚的革新。其新闻性体现为版面动态化和内容上的现实性、批判性。“花地”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艺副刊的认识,提出变文艺副刊为文化副刊的主张。对文艺副刊认识的转变催生了副刊生产机制的转型。文艺副刊需要构建新的作者、编者、读者的互动联系,重视读者在副刊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花地”着力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挖掘编者的主动性,搞好品牌经营。这些做法增强了“花地”的新闻性,是对当下副刊编辑形态的革新。理想的副刊应当是用文学、文化的笔触探讨社会不足的公共论坛,正是因为“花地”的新闻性,而使“花地”具有了公共领域性质。文艺副刊是生长在文学和报学边缘的不独立的文学大众传播媒介,注定是副刊必须在新闻性和文学性二元对立的矛盾中带着镣铐跳舞。“花地”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报业竞争环境分别影响着“花地”的新闻性和文学性。这说明副刊的新闻性和文学性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由此文艺副刊必须在坚持文学性的同时革新新闻性。“花地”找到了两者的平衡点,走上了当下副刊进展的特点之路。关键词:文艺副刊论文“花地”论文文学性论文新闻性论文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9

    目录9-11

    绪论11-13

    第一章 《羊城晚报》小史和副刊的概念13-22

    一、《羊城晚报》小史13-15

    二、副刊简史和概念15-17

    1.报屁股——补白的副刊性文章15

    2.消闲报——随报赠送的“附张”15-16

    3.晨报副刊——副刊的定名16-17

    三、“花地”诞生前的文艺副刊17-20

    四、“花地”的进展历程20-22

    第二章 “花地”——文艺副刊的文学性22-34

    一、《花地》的编辑思路和内容特点22-28

    1.“花地”的栏目设置22-24

    2.“花地”的版面特点24-26

    3.“花地”的内容特点26-28

    二、《花地》的文学传统和文学趣味28-34

    1.“花地”的文学传统28-32

    2.“花地”的文学趣味32-34

    第三章 “花地”——文艺副刊的新闻性34-52

    一、“花地”新闻性的起源和特点35-42

    1.“花地”新闻性的起源35-37

    2.“花地”新闻性的体现形式和特点37-42

    二、“花地”新闻性的革新42-49

    1.副刊编辑思想的转变43-44

    2.副刊生产机制的转型44-49

    三、“花地”副刊的公共领域性质49-52

    第四章 “花地”——作为大众传播媒介52-58

    一、副刊:不独立的文学大众传载方式52-53

    二、“花地”媒介生态环境浅析53-58

    1.“花地”的社会文化环境54-56

    2.“花地”的报业竞争环境56-58

    结语58-5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