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阐述现代图书馆和读者人文关系

阐述现代图书馆和读者人文关系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8426 浏览:821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马华,女,(196

4.5-)回族,甘肃徽县人,大学文化程度,徽县图书馆。

摘 要:本文将以人为本的怎么写作理念,结合小型图书馆实际,探索在为读者怎么写作过程中,如何重塑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关键词:以人为本 图书馆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地方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积极创新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有实用价值的书刊廖廖无几,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而导致读者的大量流失。
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存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怎么写作,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现代图书馆与读者的人文关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 书—— 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现代技术为本 营造美好学习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转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地方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怎么写作,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理由,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发展初衷。地方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理由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结合本馆的实际,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怎么写作理念,并付诸于行动。这样做在当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工作上的“盲点”,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带领大家一起完成这一重大转变。

3.坚定信念,保持对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心态

严格遵守《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有关规定,真诚怎么写作读者,使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文明热情,以推动信息传播,推进资源共享。工作效率是积极心态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一种长期的、无声的情感与劳动的倾注。它需要一个馆员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练、提升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地方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地,一个熟练的馆员,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和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而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道风景线,任何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方式,都会给你的积极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馆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完善语言的亲和力,彻底根除吹毛求疵,含讽带讥,冷言冷语的语言方式。真诚的劳动,赋予亲切、温和的语言,是图书馆工作的完美体现。

4.恪守“以人为本”,继续努力探索

1)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读者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开开放时间的限制,是地方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怎么写作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怎么写作的人本内涵。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地方图书馆可以开展导读,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希望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偶尔不经意地远眺看窗外四季的变化,沉思自己成长的喜悦,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2)了解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认为了解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事实上,了解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深入地研究,长期地积累。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文献,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转化,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需要重点采购,跟踪怎么写作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来实现。如,在馆网站上开展问卷调查,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虚拟读者社区等等。研究读者必定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采购文献时仅为了投大众读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读物,而应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积极引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帮助读者提高驾驭文献的能力,最终使读者知识更新与馆藏文献更新同步进行。(作者单位:徽县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陈燮君《现代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1998年第02期
[2] 展舒《关于“阮冈纳贊提出的图书馆工作的五项准则”译文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2年第04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