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编导 >简析美国《爱国者》中美国文化价值观与其符号※

简析美国《爱国者》中美国文化价值观与其符号※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17760 浏览:742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作为特定文化的产物,电影作品通过特有的类型化的情节设计、叙事模式及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观念。自由斗士式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好莱坞史诗影片着力塑造的形象。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爱国者》借助于摇椅、星条旗、勇于担当的个人英雄等具象的象征符号的使用及暴力的风格化、特有的叙事手法等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美国文化中典型的追求自由与平等、崇尚个人英雄等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 《爱国者》; 美国文化;价值观; 符号

作为特定文化的产物,电影作品通过类型化的、视觉谱系的手法建构的是能够被普遍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好莱坞的类型化影片表达的正是美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罗兰德·艾默里克导演,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爱国者》是一部以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的史诗性影片。该影片以明快、有序的线条讲述了主人公从反对战争到为复仇而战及最后为自由而战思想的转化,以个人命运的转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自由与平等、崇尚英雄等典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影片中美国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一)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宣泄

好莱坞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建构起健全而稳健的类型体系。类型化的影片虽然情节各异,叙事结构不一,但大体遵循着规范性的叙事模式、造型设计及情感诉求。自由斗士式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好莱坞史诗影片着力塑造的形象。美国文化强调机会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美国人追求个人之自由与平等,历来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在美国人眼中,惟有不懈的自我奋斗才有可能获得自我的实现,体现出人生存于世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有依靠自我奋斗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人,才会赢得美国人由衷的尊敬和赞叹。”

《爱国者》中的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是英国殖民地的侨民。他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年轻时曾经在英国军队中服役,作为无情的斗士,在英军对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扩张战争中立下战功。但战争的残酷使他的良心饱受着自己过去所犯下罪行的折磨,所以战后他转变为和平主义者,告别戎马生涯,回到了南卡罗莱纳州的农场,希望享受安宁的家庭生活。然而,英国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殖民地的绝对统治,征收众多不合理的高额赋税,采用高压手段剥夺当地人的自由权利。这一切迫使殖民地的移民开始反抗。本杰明并不想参与他们的斗争,但他发现他的生活被独立战争搅得天翻地覆,残暴的英国军队劫掠了他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家园,杀死他的二儿子并将夺走他所挚爱的一切。现实的发展逐步使这位久离沙场的老战士认识到,要想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安宁,惟一的选择就是去为一个自由的年轻国家而战斗。影片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参战的一名黑奴,他目不识丁,一开始参战是因为参战有报酬并能获得自由之身,但常被白人同伴嘲笑。随着战争的发展,他已获得自由,但仍然坚持在战场,原来鄙视他的白人同伴问他为什么他已经自由了却还不离去。黑奴回答道:“我自愿在这的。”白人同伴说:“你和我们在一起,我感到无比荣幸。”影片透过这些人物心态及人物关系的处理宣扬了典型的自由与平等的“美国梦”,在年轻的新的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宣扬人人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自由的“美国梦”,自由、平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华盛顿观察》周刊曾对美国人的“美国梦”做过调查,提出:“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特征。”正因如此,影片通过主人公及其追随者最终驱赶走英国殖民者的成功告诉我们普通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影片通过黑奴的心理觉悟也表达了黑人对自我精神世界及文化价值的思索。他们遭受,在思想意识上受白人强势文化的影响,在新的文化建构中存在心理冲突与困惑,不断寻找出路。白人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理想,对像影片中黑奴这样的缺乏身份、边缘化的群体来说极富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美国这个新的国家的形成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udooo.com

过程中,多民族的融合逐渐形成文化的聚合体系,而影片给我们找到了一个聚合的途径就是自由、平等的理想追求。

(二)英雄崇拜意识的体现

好莱坞类型化影片都有规范化的叙事模式、人物造型。在史诗性的影片中除了宏大的史性叙事背景外,影片都会创造基于历史背景的、强势的英雄人物形象。“英雄”是从想象和象征的文化谱系中抽象出来,能为他人提供范本的典范。这一形象在不可预测的历史发展面前总是会历经坎坷,本身在内心历程里经历“救赎”,最终“拯救”世界。这样的形象代表的是观者对历史及事件发展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犹疑不决及希望有人能廓清迷雾,掌控未来的心理渴求。可以说这是美国文化中典型的英雄崇拜意识,也是“个人主义”的体现。“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之一。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强调作为具有独立精神个体的人应该在宗教和政权之外保持人格上的独立与自尊。个体的人应该具有勇于担当、坦诚相待、独立稳健、富有创造性等人生守则。英雄崇拜意识是好莱坞电影生产与消费的绝对主体,基辛格说:“美国人特别欣赏那种一马当先带领车队的牛仔,那种单匹马进入村庄或城镇的牛仔。”无数的类型化影片中英雄模型的累积建构了好莱坞影片中富有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英雄,英雄叙事成为好莱坞的经典叙事。

影片《爱国者》给我们展示了这种理想状态的个人英雄,而且这样的英雄是富有平等、独立意味的平民意义上的英雄。如前所述,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有谋略,遇到危险镇定自若,在安享家庭温情时遭遇家园毁灭、两个爱子先后被嗜杀的人生悲剧。这样的人生悲剧也是主人公由最初的追求“田园梦想”,否定战争到为复仇而战,再到为自由而战思想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他以担当、决绝、独立的个性完成了自我疗伤,在内心历程里经历了自我的救赎。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旦确立了自我的人生准则,便成为强悍且全能的英雄主义的化身,他或孤身救子,或独闯敌军大本营营救队友,或在战场上力挽狂澜,挥舞星条旗高呼为自由而战。影片中他被敌人称为“鬼魂”,行踪不定,威力四射,在战争中拯救了整个军队。战争的大背景仿佛是他一个人的舞台,独立战争的历史以极具个人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影片展示的正是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奋斗、富于冒险、不屈不挠的个人英雄主义,从这一点上看该影片正是典型的美国意识形态性的产物。

影片中文化价值观的符号体现

(一)具象化的象征符号

电影符号学理论家麦茨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中借助所指与能指、外延与内涵等范畴,指出电影不是为人们提供的现实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内部有着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影像世界”中的声音与画面作为外化的符号,以象征性手法,传达了不同于生活世界的“意义世界”。在影片《爱国者》中导演借助于一系列的象征性符号使得作品所弘扬的自由、平等、个人抗争等文化观念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得以鲜明呈现。《爱国者》在影片的开头就以轻松舒缓的音乐为背景展现出农庄的主人本杰明陶醉地试坐刚刚完工的摇椅。但惬意还未来临,摇椅已经坍塌,本杰明愤怒地将摇椅摔向墙角的一堆破摇椅中。影片中坍塌的摇椅经过观众的心理映射与整合已超乎于现实世界中的摇椅之上而成为主人公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的象征。影片中另一具象化的象征符号就是本杰明的大儿子从失利的战场上捡拾的旗帜,旗子本已破烂不堪,但在父子的精心修补之下最后迎风飘扬在最终胜利的战场上。旗帜贯穿在作品中,成为争取自由、平等、的主题的具象化表达,赋予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可见,具有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象征意义的具体的影像符号的介入创建了新的言语情境,使得整部影片在信息传播的有限性上得以拓展,呈现寓意的丰富性。

(二)叙事手段高度技巧化

“一个诱人的叙事经常要求观众在给出的信息之外进行构成。”[3]电影是叙事性的艺术,通过一系列符号拼合生活和想象世界,建构一种“意义世界”。好的影片善于找到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诱导观众直接进入规定情景。所以电影中系列性符号的构成不仅对刻画影片中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心世界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的表达清晰流畅上也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体现出影片叙事手段的技巧性。《爱国者》中本杰明一心向往的摇椅不仅在影片开头以长镜头的方式出现,而且在主人公投身战争,成为国民军军官只身赴敌谈判时也再次出现。本杰明仍然表现出对摇椅的浓厚兴趣,甚至细心研究。影片在危急关头选择这样的细节不仅展现主人公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大将风范,而且与第一组镜头遥相呼应表达影片暗含的主人公追求和平、安享田园的生活理想,这一寓意在影片结尾家园的重建中得以清晰呈现。影片在重点讲述本杰明由复仇而战到为自由而战的思想转变中也以战争后方妻儿安享家园生活的次情节再次呼应影片和平、自由的主题,柔化和平衡了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次情节与主情节构成回响,丰富了影片的表达。这样的叙事手法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为立体,影片的情感内涵更为丰富,加强了观众对主人公的“次级认同”,回应了观众的情感期待。

(三)暴力的风格化

暴力的表现在战争及复仇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往往是不可回避的现象。暴力表现为对人类力量的崇尚,是对人所带来的现实约束的突破,是对获得人性解放的渴求,具体的体现为英雄情结。从美学的角度看人类有对不公现实抗争的精神,渴望正义力量在经过长久的困难的斗争后取得对邪恶力量的胜利,希望弱小的一方在经历艰险后能战胜强大的一方。从影视作品的观感看,观众渴求用情感上的正义来压制暴力。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或者说效果处理也是考验影视作品是否善于驾驭符合美学规律均衡原则。《爱国者》作为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不仅难以回避战场厮杀的,而且也有一开始复仇心理下的杀戮场面,最典型的就是二儿子被杀,大儿子被抓走后的孤身营救中以短刀手刃仇敌。但影片并没有以夸张手法表现,而是以形式感的手法借助儿子目瞪口呆的旁观效应来突出复仇中暴力的快感。强烈的形式感使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在精神上正义得以宣泄的审美感受。影片借助于隐晦的暴力过程的渲染展现了主人公对现实不公的抗争,对压抑正义的现状的抗争。

综上所述,电影作品传播文化的方式是隐蔽的。多元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往往被设置于作品模型化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叙事中。观众在影片《爱国者》的观赏中获得的不仅是一次娱乐体验,更主要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及其人物形象获取一种感性的、直观的基本精神图景,是对自身追求自由、平等、崇尚英雄情感投射的认同,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富有感的人性化的文化秩序。

[参考文献]

何自然.近年来国外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国语,1995(03).

杜菁琳.美国梦或是美国空想?[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2/18content_ 2591866.htm,2005-02-18-11.

[3] 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M].周传基,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30.

[作者简介] 成曙霞(1976— ),女,山西孝义人,文学博士,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与中国文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