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试议领悟领悟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

试议领悟领悟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34375 浏览:1581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就在于使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地理教育。 高质量的地理教育要求地理教师接受、认同、内化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丰富多彩的高中地理课堂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正变得气氛日趋活跃,对话日趋增多,高科技教学技术的使用更是让地理教师如虎添翼。然而与之形成一定反差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在课程目标的达成依然简单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这一层面,在热闹的课堂之后,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领悟。
美国心理学家苛勒的“领悟说”强调,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做有组织的反应,领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领悟重在“悟” 。 “悟”的过程是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反思自己思维方法上的不足,寻思产生错误的原因,最后自悟定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悟”的形式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方法运用进行质疑、深思与自悟,侧重于训练批判性、准确性的思维品质。然而,领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是与教育培养密切联系的。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能最大限度的领悟,本文将在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领悟教学在课堂中的操作与实践。

一、入境启悟

好的情境创设,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人口迁移”新授课中,笔者进行了如下情境创设:
师:在座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如今在常州的大街小巷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
生:是的,公共场合说常州话的越来越少了。
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
生:国家大力推广,外来来常人员越来越多,普通话是交流的需要。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
笔者对上述教学过程分析如下:人口迁移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对于一个市区重点高中的同学来说,来自家庭关于人口迁移的直接体验相对较少,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话既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天天使用的语言工具,每个学生都有使用的经历,因此也有深层探究的内在驱动。对后续人口迁移教学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环境。用地理的视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正所谓教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二、分析促悟

通过入境启悟,学生或处于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或形成了对学科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并在过程中体验和发现。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分析意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缺失是当前课堂一大特点。究其原因,和笔者所在城市中学地理学科地位有关。学生进入高中,对待地理学科的态度得不到有效转变,还是平时走马观花,考试前临时突击。这种背景下,想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分析起来,领悟到知识技能之外的课程目标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科学引领。课堂教学在此时可以发问与学生追问并举,教师适当搭设教学支架,学科难点。
在人教版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完洋流按性质的分类之后,教师通过实验来演示:表层水体是如何运动的。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用材:一个透明水槽代表海洋;两个电吹风模拟盛行风。

2、实验步骤:①将透明水槽装满水;②将电吹风固定在水槽上下两段的一侧,使风从左上角和右下角吹至水面;③水槽边缘滴下一滴蓝色墨水。
教师设问:当电吹风开启,水槽里表层水体将如何运动?(启发猜想,分析促悟)
笔者分析该实验现象本身较为简单,不需要学生对实验的最终结果做深入探究,但该实验能促成学生仔细观察,激发猜想,思维迁移。为下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的解释提供很好的实验样本。通过该实验,学生洋流的动力来源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教师在此时提问:世界表层海水规律与刚才实验有异同点吗?学生在学习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后,结合试验提供的直观材料,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结合提问与现有的认知水平,深入分析影响表层洋流的因素,得出盛行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为本节内容下一个重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作了较好的铺垫,有利于该知识点进一步的分析促悟。所谓分析好,大有益。

三、涵泳自悟

领悟是内心对外在世界的现象、本质的一种个性化的感知,表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领悟应该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组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之后一种再加工和理解。这种主观认识会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在某个方面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经历主观认识有所准备。在教师根据课标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构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的同时需要留给学生自悟的时间。这个自悟不仅仅是课堂的留白,恰恰可以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碰撞的舞台。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全球气候变化”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的最后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一热点现象的认识,结合教材内容,在了解、探究的同时,部分同学就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向笔者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①气候变暖的趋势除了人类活动之外是否也是地球气温变化的自然趋势;②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国际间的合作为何如此困难;③温室气体的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也应该增强吗……显然这些问题不是笔者能够一一给出全面的正确的答案的。但是学生通过短短几分钟时间,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思考,虽然不能得到全面的正确的科学解释,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地理客观现象的感悟,感悟中有学生对它的重组加工。对于教而言重要的在于听,对于学而言重要的则在于说,感悟不一定就是完整的答案和结论,重要的还是悟的过程,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格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常规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悟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悟中学,学中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