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关于拖动怎样上好《电力拖动》这门课一般

关于拖动怎样上好《电力拖动》这门课一般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6917 浏览:225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李东才是容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一名机电专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2年,教学成果显著,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地区技能竞赛获二等奖。曾在现代教育论坛发表过论文。
【摘要】《电力拖动》是职业中学机电专业必修课,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怎样上好《电力拖动》这门课的论文。
【关键词】电力拖动的低压电器;电力拖动的识图能力;根据原理图接线的独立操作
《电力拖动》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基础课程,其教材内容涉及学科多,跨越领域大,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首先,他们对《电力拖动》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没有掌握识图的能力。而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又决定了机电专业毕业生日后工作能力的好坏,因此,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上好《电力拖动》这门课程,是机电专业教师长期以来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要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转化成生产的技能与技巧,这个过程要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转化。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
1熟记常用低压电器的符号
电力拖动这门功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使用方法,并通过原理图学会电路的安装和维修以及电路设计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就要从基础抓起,从元器件的符号识记抓起。我在教学过程中每教到一种低压电器,都相当重视符号的识记。先从符号的特征入手进行默读,然后动手画符号掌握相关的要求,再通过作业和测验提高记忆力。这一步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获得专业技能的开始。
2提高识图能力
图纸是工程技术的语言,是设备安装与维修的依据。在工作过程中,所有电气原理都是通过图形表达的,一切都要按图施工、按图检查、按图验收。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语言,才能了解工作的内容及要求,所以要求学生首先必须从识图的基本功做起,提高识图能力。为了使学生读懂电气原理图,把握识图诀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规律:①认清线路中每个图符是何物、居何态、有何功能;②区别按钮或手动电器的动作顺序、谁先谁后;③确定各种电器如接触器、电压和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线圈的得电顺序;④明白各种电器触头动作的先后顺序;⑤按钮或继电器,在动作时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复原时常开触头先断开,常闭触头后闭合;⑥一个电器动作后,如有若干个触头同时被通断时,观察它们控制哪些电路、引起哪些反应、为哪条电路准备创造了条件;⑦在顺序控制线路中,是怎样利用接触器的常开触头来实现顺序开机和停机的;⑧反过来又能通过实物接线去理解图形的表示形式,最终以逻辑推理办法读知其全图。
3基本功技能训练
抓好基本功技能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实习小组进行实习时,要按电气接线图进行规范化的接线,从简单的安装接线开始就要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安装接线的基本功。如在安装“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时,老师首先对线路中各电气元件进行解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其内部的结构、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着重分析线路能实现自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电机“点动”与“自锁”控制线路的区别,掌握电机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为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
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控制线路的三种关系。一是通断关系,一个控制电器通电即吸合,断电即释放,如点动线路;二是先后关系,即动作的先与后,如正反转控制线路;三是条件关系,如互锁、联锁,即按钮互锁和线圈联锁。通过认识三种关系,要真正了解控制线路图中每一个元件的作用以及不同的连接方式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动作过程,从而能从根本上学会每一种控制原理。
在安装“双重联锁控制线路“(图2)的作业过程中,老师重点讲解利用两个控制电器的常闭触头分别动作(接触器常闭触头、按钮常闭触头)使正转控制线路工作时,反转控制线路绝对不能工作的相互制约的性能,以及对线路所起的双重联锁的保护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如果线路失去了联锁作用将产生何种故障,使学生在掌握了按图正确安装线路的基础上,逐步对线路故障的产生有直观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处理线路故障打下基础。
4独立操作训练提高阶段
第四步的教学内容主要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掌握处理故障的技巧为重点,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空间。例如,在讲解顺序控制线路时,接触器辅助常开触头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得到的控制结是怎样?让学生去思考,去找答案。这样他们通过分析、理解,不准掌握了顺序控制的原理,还可设计相应的控制线路以及对电气线路故障进行检修。线路故障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故障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而相同的故障其现象却不尽相同,所以在维修时不可生搬硬套。维修主要还是靠经验,而经验则在于积累,但是在学校课堂化的实习教学的有限空间里,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处理故障的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熟悉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3)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故障的技巧,把前三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第四阶段中。电机不能启动,引起此现象的故障有可能是由于电源、交流接触器、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电动机等元件或线路的故障,如何尽快准确地找出故障点,并进行排除呢?对于这一故障可采用“逻辑分析法”来缩小故障范围:
(1)如按下SB1,KM线圈不吸合,故障范围:电源、控制线路和元件故障。
(2)如按下SB1,KM线圈吸合,电机不转,故障范围:可缩小到主电路部分。
根据现象分析判断故障范围后,可进行测量检查,采用“分组淘汰法”找出故障点。如现象1可采用以下的测量检查方法:
(1)停电检查:用万用表欧姆档(R×100)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表笔分别搭接在:
1)SB1两接线端。按SB1→阻值无穷大:故障在SB1上。
2)测量SB2两端、熔断器常闭触头两端和KM线圈两接线端,阻值为无穷大的,故障就发生在这元器件上。
(2)带电检查:用校验灯或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
1)合上QS, 用两表笔分别搭接在KM主触头接线端上→万用表显示380V,说明QS、熔断器元件良好。
2)用两表笔分别搭接在热继电器热元件的输入接线端上→在SB1未按下时,任意两端之间的电压显示为380V,说明KM主触头是正常的。
3)分别测电动机三个接线端之间电压,若有一次电压不正常,说明故障发生在热继电器的热元件上或相关的引线上。
4)若电动机接线端的电压正常,而电动机不转,故障发生在电动机上。
训练时可通过在模拟控制线路上设置人为的故障,让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独立的排除故障操作练习。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启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处理方法,仔细地观察、分析故障现象,准确地判断故障范围,迅速地排除故障。
采用这样几种教法,课堂的主体成了学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以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学和思考的习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