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6103 浏览:208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今世界已把“创新意识”作为对人才的要求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行之有效地逐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孩子们长大了,掌握的知识丰富了,就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潜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一、巧妙设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敏锐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问题首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围绕教材重点进行。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矛盾冲突,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设问时重点问题要少而精、深浅兼顾。问题过大,就觉得无从下手;问题过小,又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设问过深,超过学生能力基础,“跳一跳,够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
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围绕教学重点提出了目的性很强的三个问题:①大臣们是决定如何称象的?②曹操是如何称象的,分了哪几个步骤?③你认为谁的方法好,好在哪儿,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称象吗?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熟读精思,潜心会文,思维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启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学时,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创造条件发展想象。
而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思想,在小学语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语文阅读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小学生的联想是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一次说话训练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要求学生说说它像什么?说得越多越好。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有的说,它像火红的太阳;有的说,它像圆圆的月饼;有的说,它是一个大皮球;有的说,它是妈妈漂亮的大眼睛;还有的说,它是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学生联想力是多么丰富啊。
小学生的联想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才会自由驰骋,思维的流畅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二小小英雄的形象,我在教学中安排了王二小的生活背景介绍,同学们在边听边想像当时的画面时,进一步了解了王二小不怕牺牲,保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护老百姓和党组织的英雄形像。

三、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力。

质疑就是一种怀疑,是指能够对一个理论、一个事物或一个产品看出各种不同问题的素质,提出问题是创造活动的第一步,因而质疑与创造力的开发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对参考资料质疑;对同学的发言质疑。其中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尤为重要。学生的质疑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亚里斯多德说过,疑惑是智慧的开端。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无疑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四、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地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五、回归生活,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回归到生活中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小学语文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