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查抄袭率

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5632 浏览:193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政治课;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同其他课程一样,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它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到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基于此,结合处在思想政治成长期的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大量精神上的养料,他们吸收思想养料的能力特别强,所以思想养料的质量如何,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经济思想、某些西化的政治思想、封建落后的文化思想、唯心论的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等,如果不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加以纠正,指出偏颇,就有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不科学的或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给高中学生的精神食粮——最基本的就是必须保证质量,多进行正面教育,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小孩被碾没人救,中国式的悲哀。
综上所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细雨润无声,耳濡目染的影响学生。有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谈自己教学中的几个案例。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讲“公司的经营”的一些知识时,讲到了法人和自然人,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笔者就重点的向学生讲解法人不是人,而是个组织,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区分,就提到“法人代表”,并讲解“法人代表”一定是自然人,为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笔者就问学生所在学校的法人代表是谁,一些学生喊是李校长,一些学生就直呼校长的名字。笔者见机对学生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指出其一,学生作为小辈直呼长辈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而且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有着优良礼仪传统的国家,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在生活中讲礼仪,有涵养;其二,出于对人的尊重也不应直呼姓名。并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别人对你不尊重你作何感受?请学生谈了一些感受和看法。笔者观察到在讲此事的时候,很多同学很认真地听并频频点头,这说明很多学生听进去了,也认可笔者所讲的,与此同时,通过听他们谈感受和看法笔者更确定学生听进去了。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德育教育使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生活中去加以实践。
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讲“传统文化”时,讲到中国的孝文化《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孝的具体看法,什么是孝?笔者以孔子所谓的孝表现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情感上真心敬爱。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子游问孝时,孔子对当时社会把赡养父母就当做孝的全部感到不满,他说,犬马也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心存敬意,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就没什么区别。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即不容易的是对长辈的脸色,也就是说尽孝最不容易的是出自真情的和颜悦色。二、形式上以礼相待,行为上顺从遵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应指不违父母之言,不逆父母之志。三、生活上尽力赡养。在子游、子夏问孝时,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替长辈做事、给长辈酒食。这引人深思的回答,包含了孝的最低层次: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继承孔子思想的子夏也提倡,有道德修养的人要“事父母能竭其力”。最后,笔者强调, 对孔子的孝的观念,我们要批判地吸收。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的孝,其内涵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确应该真心爱父母,体谅父母,赡养父母,报答父母,这是人性的体现,是美好品行的基本点,也是建设和谐而稳定的文明社会的需要。但我们不必拘泥于那些外在的礼节和形式,不必那么不讲是非原则的顺从、遵从父母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不必那么等级等级森严的“父父、子子”“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就是既长幼有别、又平等独立、互爱互尊、互帮互助、亲子兼朋友的关系。孝是德识兼具的人的必备的品质。笔者分析完后,请一些学生谈谈他们在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以及以后怎么做,很多学生反省了自己对父母的不敬、不尊等行为,并在课堂上发表了一些以后如何做的感言通过孝的教育,其中一位同学说的很精彩,在孝敬父母问题,必需反对二十四孝中的“割肝喂母”的愚孝,也反对封建家族主义之下的父权本位思想,但孝敬父母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美德,实际上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怀。世界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有一句名言:“唯一能打我,而我却不能还手的人是我妈妈。”使学生对孝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部分内容是,笔者结合同学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新疆,这个多民族的地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胞如何交往,在公交车上如发生一些摩擦怎么解决等等,分小组讨论,总结方法、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应本着民族团结的大局来处理问题,暴力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这就要求新疆各族同胞在生活中尽可能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各民族同胞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友好交往。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达成共识,认识到生活在多民族的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思想指导行动,为了自己的家乡发展的更好,为了自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同学们都会身体力行竭尽全力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

在哲学生活的教学中,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许多学生认为书上都是大白话,内容很空洞,没有意义,对他们没说服力。笔者就放了一段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的感人事迹的视频,笔者观察到一些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偷偷地在抹眼泪,一些女生甚至轻轻地在抽泣。看完后笔者又通过多媒体放了一首臧克家的《有的人》组织学生一起来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要求学生要把真情实感朗诵出来,一声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通过慷慨激昂的朗诵也是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这样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总之,通过课堂上潜移默化的这些德育教育,通过学生们自身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使他们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要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促德,以德促学,相得益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