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31819 浏览:1456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参,而要创设一定的环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质疑,使历史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任何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然而,质疑精神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里消失了,教师和学生都服从于教材的结论,考试也依据教材的结论,丝毫没有一点个人的见解。模式化、格式化取代了个性化、生动化,这样的教学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学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也就是说历史教学是动态的课堂,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历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质疑精神。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

一、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质疑精神容易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产生,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将发言权交给学生。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很多时候,教师的教案服从于教参,学生服从于教案;上课模式、程序、内容千篇一律,连学生回答的内容也雷同。整个教学过程,不给学生留一点质疑的机会和自我发挥的空间。这种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魂。我们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探讨,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活泼的课堂,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学生才敢于去质疑。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教师权威论,教材权威论,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对书本和老师的观点进行评判、鉴别。要知道,教材只是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材料,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结论。要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有破才有立。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些看似幼稚的疑问,或是有一些小的发现,或许就能改变我们对历史结论固有的认识。因此,教师始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质疑,无论学生看法是否成熟,是否正确,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精心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总之,在课堂上要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与交流,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质疑能力很强。例如,我在讲授秦始皇暴政时,就有学生大胆提出:“秦始皇并不是没有人性的暴君。”理由是他焚书坑儒只坑杀了儒者四百多人,他的殉葬品也多以陶俑代替真人,而他对文化的破坏甚至不如项羽的火烧咸阳……对早已定案的历史人物进行翻案。我们没有理由去压抑这种质疑,相反,我们更欢迎这种质疑。

二、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质疑

教师虽然将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但教师毕竟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和启示,课堂秩序将杂乱无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是空谈。中学生由于受学习时间和知识面的限制,有时候的确很难对已有的知识产生质疑,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质疑。而要想学生质疑,教师首先必须学会质疑。由于时代的限制,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都具有局限性,但我们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发现不了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超越前人的认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知识的贫乏和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可能产生怀疑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同一历史事件,要反复参阅不同作者的观点;要通过对各种观点反复对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对已有观点产生怀疑,从而得出新的历史结论。我们有不少中学教师平时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花工夫去学习;只知道依葫芦画瓢,从来没有质疑过课本、教参,不知道创新。结果教师充当了知识的传声筒,而学生也成了学习的复印机。这样的教师不但自己得不到提高,还贻误了学生。

三、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历史课堂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双边互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消化中形成对历史的认识。质疑精神始终都是学生自我探究的主要动力和最好武器。因此,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需要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1.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产生质疑精神的最佳方式,毕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问题探究的类型主要有归纳法和推理法。归纳法即教师抛出众多问题,展现众多材料,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沿着问题和材料,结合一定的情境进行研习思考,合作探究,总结成一定的结论。推理法即教师提出某种观点或评论,让学生去推理论证其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自己有什么样独到的见解;如果合理,又有哪些史实或材料来证明。教师不能先给问题定调子,先下结论;不能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同时,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要扮演好“顾问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归纳和推理,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质疑,使得学生的历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史思维得到锻炼,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史料研习教学模式
史料研习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共同对历史资料进行探究的教学活动。严格来说,任何史料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当历史学家记述、整理史料时,都或多或少的掺进了自己的情趣和意向,带有一定主观主义色彩;再加上有些史料历史久远,以讹传讹,这就难免使得历史事实和史料出现偏颇。这些偏颇的史料,也恰恰为我们史学再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要以独具的眼光,质疑的精神来重组这些史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原始材料(有的是陈述性的原始资料,有的是结论性的原始资料,有的甚至是伪造的或歪曲的资料),让学生进行辨析、考证。学生对材料中明显的逻辑和表述错误要进行指正;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终得出新的结论。质疑是辨析和考证的前提,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检测设,小心求证”,一步一步地接近历史事实。以此,培养学生尊重史实的求实精神和研习史料的能力。
3.讨论法教学模式
讨论法即围绕着一个主题,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议论。教师先抛出问题,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人物的评价、历史结论,问学生是否信服,让学生对问题和结论进行质疑、讨论。这种讨论可以是一般性讨论,也可以是激烈的辩论。一般性的讨论由学生自由发言,就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先形成个别性的认识,再形成一般性的认识,最后达成共识。真理越辩越明,我们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分成正反两方。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先由正、反方代表发言,再进行自由辩论,让思想的火花自由碰撞,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辩论进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在辩论中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展现自我。这样,既搞活了课堂气氛,又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总之,学生历史学科的进步离不开质疑精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质疑精神。质疑精神是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剂良药。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大胆让学生质疑,引领他们学会质疑,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作者单位:巢湖市庐江中学,安徽 巢湖,231500)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