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7805 浏览:318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了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面对目前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对小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一切因素来参与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这也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授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图文并茂,有许多学生所熟悉的图片与内容,但编者是根据小学生共同的特点来编写的,因此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我们要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再加工与整理,使之更符合本班小学生的特点,生活情境更为他们所熟悉。如在学习“时、分、秒”时,这些时间单位和重量、长度单位不一样,它不能用具体的事物直观地表现出来,我就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化。百米赛跑的时间是怎么记的,火车的速度用什么来计量等等,让学生对小时、分与秒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总结出时分秒间的换算关系。这样的生活情境将看不见的时间单位转换成了学生可感可知的事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疑问是智慧的开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好奇心强,这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我们可以利用问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好奇心间制造摩擦与矛盾,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出示圆盘等较小的实物,问学生如何来计算这些圆的周长。学生提出可以用软尺来测量,或者把这些物体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测出。再提出操场上的圆形花坛的周长呢?学生说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记录下它的长度再测量绳子的长度,有的说用软尺依次测量,把这几次的长度加在一起就知道花坛的长度了。紧接着我拿一根绳子,一端系着一个粉笔头,另一端握在手里,甩动绳子,粉笔头的轨迹形成了一个圆,再让学生用上面的那些方法来测量此类圆的周长,学生纷纷表示上面的方法现在无法行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我提出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简单又快捷地计算出所有圆的周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顺利地进入了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利于将平面的文字教材以图像与声音动态而立体地展现出来,这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要善用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功能与信息处理功能,以绚丽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动态的画面、优美的图片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清晰而准确地观察到物体,就算是将实物搬上讲台,也只能是前面的学生看得清楚、真切,而后面学生的视线被前面的学生挡住了,这些难以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给全体学生,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功能可以让全体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对物体的形状与特点有更为全面清楚的了解,这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形象感知阶段,而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课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教材上的折一折,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条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树叶等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这便于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有效的情境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认知特点为出发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