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关于表演艺术戏曲表演艺术体验和体现工作

关于表演艺术戏曲表演艺术体验和体现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14536 浏览:601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体验派要求感情从行动中产生,反对表现感情。戏曲则要求把感情训练成一种鲜明的形式,然后再去表现它。舞台上角色的感情已不是纯粹的生活感情,而是一种艺术创造。
关键词:戏曲艺术;戏曲表演;体验;表现;间离;幻觉
:A
演员自己的情感是否能放到角色里去,我认为,如果是你本人自己流露的情感,不能摆进去,只有把你的情感凝炼成一种美的形式才可以放进去。那么这种情感岂不是检测的了?从情感当作技法来讲,它是检测的,是技术化了的。那么如何使这种虚构的技艺的情感能表(现得)真实呢?这就要讲体验。体验总是要对客观事物有真切的感受,也有反应,还看事情的轻重,给以一定程度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要去分析对象的性质和作为。这些都是从生活里学会的。这种感受和反应是自然的,不能是规定好的。但是戏曲的身段表现,情感的技艺凝冻,都是有程式的,有规定的。戏曲的情感体验,便是要把这种活生生的复杂的心理感受和有概括性的程式结合起来,这是戏曲表演艺术最重要的问题。好些演员不能做到这一点,将两者分裂,流为程式的形式主义,或生活的自然主义。两者相反的东西愈结合得好,便愈能表现戏曲的形和神的关系。
——《十讲》边白,自题“情感的问题”,似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戏中看出有一个向话剧学习的问题。我们主要不是摩仿形体动作,而是学心理体验,但又并不是把话剧心理体验塞到戏曲程式的形体里去,而是先要学习话剧的心理分析(也是生活的心理分析),理解之后,再去感觉它,体验它。这还不算,还得把生活的心理体验,经过加工提炼,和戏曲的程式技术结合起来,成为有程式的情感体验。
——《京剧创新一范例——招贤何处去,愤怒一诗人》①,1989年2月2日
英国的克莱夫·贝尔,他提出了“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的影响很大,成为美学流行的名言,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这里不谈。我看麒派的《徐策跑城》就很注意形式问题。《徐策跑城》薛家人马,要向皇朝造反报仇,先向徐策说明原因。徐策既高兴又担忧,他要提前赶到金殿向皇上奏本,想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这位鬓斑须白的老臣,赶赴金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不是骑马,就要坐轿。如果真是这样,“跑城”这出戏就不存在了。周信芳为了满足戏曲舞台表演的要求(据说是王洪寿那里传下来的),它(他)就改为徒步跑去金殿奏本救急,于是创造一套“跑城”的表演技术。你看:舞台上徐策边舞边唱,基本上是走“太极图”圆场的路子,他徐疾往返,帽翅与白髯一起抖动,靴底和袍摆就地齐飞;两条有功底的健腿,故作跌跌冲冲的跄踉步履,又双手撩起袍摆,举一条亮靴底的长腿,从从容容地一跃而起,遂即落地而坐。角色的这种偶然的摔跤,是经过演员百日之功才练成的。这是以轻巧表演重躅,以松弛表现紧张。
——《陈少云为发展京剧艺术的钻研态度》,1993年11月8日
中国古代《乐记》,就有一种概括的说法:“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②所谓“诗言志”(就是说,诗能明义、述志、叙事、抒情),“歌咏声”(就是说,歌有了词义还不算,因为歌的词义是语言写的,不能直接表现出感性的形象,只有借声腔的功能才能把诗意或歌词的感性形象表达出来),“舞动容”(这个“容”字不是狭义地只讲面容,而是要把全身的姿态都舞起来,还要有表情),“三者本乎心”(这三种表现都出于内心的活动),“然后乐气从之”。“乐气”二字,我还未能理解。我想:“乐气”是要把礼乐结合起来,《乐记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的《乐化篇》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它要求礼乐,做到内和外顺。)又有一处说到:“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似乎说,乐声的旋律能表现出人的品性和道德。)《乐象篇》讲得更突出:“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乐必有乐器,“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我们演奏乐器,就要研究它声音的形象,它表现什么气质,传达什么讯息,它表现哪一种感情,是正气之音?是邪气之音?是悲壮之音?是靡靡之音?声腔当然也是如此。
《乐记》是我国古典音乐的经典理论,它认为人心感物而形于声,根据审美规律,使自然之声成为艺术之音,这些道理很有价值,我们搞戏曲的应当学习。但《乐记》是崇尚雅乐排斥俗乐的,戏曲主张雅俗共赏,所以在运用时就要研究。音乐最能表达人的情感,但人的情感极为复杂,既有时代性,又有阶级性,还有个性。戏曲在运用音乐形象思维时,也要分析。
——《〈乐记〉问题》③
我现在又感到戏曲体验问题,不能硬搬话剧的体验方法,戏曲程式和生活的间离,和表现中戏曲体验的幻觉感,虽讲了些基本上的道理,我感(觉)不够。应当看到戏曲表演上既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在戏曲的体验上也有它的特殊性,就是说戏曲的体验,不像话剧的体验那样它是一贯的,自始至终的,而戏曲的体验,由于舞蹈身段,还要在表演时如何处理髯口、水袖、靴底、翎子、大带,摔吊毛如何把甩发要拉直,胡子如何不乱,僵尸时如何要把头颈向前梗起一些,刀劈刺时,既要使人感到惊险又要保护同伴的安全,翻跌要注意舞台的地位,好的动作采取什么角度要使观众看得清楚,如何对(把)虚拟的对象当做现实,如何把马鞭当成马,又如何(按)骑马的角色分为老生的、武生的、花旦青衣的(不同行当采用不同的)程式,程式和生活的体验到底有哪些区别,战场上的残酷性和戏曲舞台的美感振奋如何区别,唱念的声腔、节奏、辞义的涵义如何处理,京剧四声的分辨、声腔语法的处理,辞句间既有规律板眼又要突出情感的处理,如甩髯口、甩袖口、跑城走的各种步法,又如把桌子看作山头,空城计司马(懿)在面前又要当作远处来看……这些体验决不如生活体验一样,也不能如话剧体验一样,它必须是中断的、间隔的,是心理动作在各个方面的运用。总之,推理和感觉,理性和情感,虚幻的想象和实际动作间的注意力集中都要运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