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比较新闻 >我是《我是歌手》节目受众心理

我是《我是歌手》节目受众心理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3354 浏览:80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电视节目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受众心理 受众需求 《我是歌手》
近日,湖南卫视的一档名为《我是歌手》的节目自首播之日起就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表明,《我是歌手》首播夺得了收视率1.06、份额6.07%的好成绩,在同时段节目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央视索福瑞城市网中,该节目也稳居同时段节目收视全国第一的宝座。在总决赛之夜,《我是歌手》全国网收视2.38,份额8.33,中心城市网收视率4.34,份额12.36,双网均是全国同时段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歌手》总决赛在黄金时段收视更是破4,节目最高峰值达到25。①本文将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我是歌手》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这样一个因果连锁过程,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②D.麦奎尔等人于1969年通过调查提出了各类电视节目间共通的四种基本类型,即: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之所以会选择接触、使用某一媒体或某些媒体传播的内容,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社会需求或心理需求。

二、《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1、追求新鲜感的心理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红极一时,将综艺真人秀节目推向了一个。之后各大卫视争相效仿,《花儿朵朵》、《声动亚洲》等平民选秀类节目火爆荧屏。然而随着此类节目的日益增多,观众容易从心理上对这种怀揣音乐梦想的草根来参加海选、犀利的专业评审、晋级、淘汰等常规选秀环节产生倦怠心理。而此时,湖南卫视推出的这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节目《我是歌手》颠覆了以往音乐选秀节目的模式,迎合了受众追求新鲜感的心理。
《我是歌手》节目形式新鲜、刺激。节目组邀请7位华语乐坛中已经成了名的实力派歌手来参加比赛。每期节目中,7位实力歌手分别演绎一首歌曲,然后由从场外挑选出的出生于不同年代的500名普通观众根据歌手的现场表现为最能打动自己的3位歌手。再由知名的专家评审团现场监督统计出得票率,每期根据得票率对歌手进行排名。两期得票率最低的一位歌手将被淘汰出局,下期再替补进来一位新歌手。
与以往草根选手同台竞技,明星或者专家担当评委点评并打分的模式不同,这种明星歌手之间的对决、淘汰,普通观众则成了评审的节目设置无疑令观众耳目一新。

2、易被名人吸引的心理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被称为人际魅力,是对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这一现象的概括与总结,描述的是接近另一个体以寻求互动的渴望和需求。在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具备人际吸引的参赛者非常容易引发观众的自我认同。一般而言,人际吸引的要素包含(1)外表与容貌。(2)才华与能力。(3)相似性(similarity)。相似性吸引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价值观等。(4)互补性。人们需要(个性)的互补性(complementarity)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5)个人品质。心理学认为个性品质是产生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且持久、稳定、深刻的因素。
具体到《我是歌手》,节目中无论是齐秦、黄贯中、林志炫、辛晓琪、沙宝亮、羽泉、陈明等参赛歌手,还是李维嘉、吴昕、李锐、杜海涛等明星经纪人,或是宋柯、山河、洪敬尧、张漫、伍洲彤、袁惟仁等业内知名的乐评人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都被大部分观众所熟悉。从这点上看,《我是歌手》节目可谓是星光熠熠。这些名人无论从外表、容貌,还是才华和能力、个人品质上都容易吸引到普通观众的关注。从目前节目的效果来看,参赛的歌手们的确具备人际吸引的魅力,为节目的火爆立下了功劳。

3、追求真实感的心理

通常情况下,受众看到的电视节目往往是经过电视工作者精心的筛选、编辑等工作之后形成的。尤其是竞技、游戏等电视节目,一般都要经过事先的训练和排练,然而选手做了哪些准备、接受了什么样的训练、评委又如何评判等环节过程却往往被省略删除,受众对其过程真相不得而知。久而久之,受众对这种电视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希望看到充满了生活原汁原味的、比赛如火如荼的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就仿佛是一面镜子,将日常生活中、比赛过程中的一切细节、情节、场景真实地反射到电视荧屏上,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于真实感的需求。
具体到《我是歌手》,首先,观众可以看到歌手从下飞机到比赛结束后接受采访的几乎全部环节。虽然被观众看到的节目已经是经过编排与剪辑后的片段而并非是歌手参赛的全部过程,但观众依然可以看到选手的准备及彩排情况。从明星经纪人去机场接歌手,到与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歌手在休息室的欢乐交谈,到抽到演出顺序后的反应以及各个歌手在休息室里的相互交谈以及导演最后宣布名次等等情景中,观众都可以感受到真实。
其次,节目的真实感来源于每位歌手的真实情感表现。与以往明星在镜头前所呈现出的自信、冷静、光芒等相对单一的表现不同,观众可以在《我是歌手》节目中看到明星面对比赛压力所表现出的紧张、焦虑、拼搏;面对名次提升时的欣喜、激动;面对淘汰后的泪水、淡然等。在节目中,观众似乎可以看到一个退去了明星光环的普通歌者的真性情。
此外,在场观众真实情感的流露也为节目增色不少。面对歌手现场的深情演绎,不少在场的听众或留下感动的泪水,或激动的起立鼓掌,或闭眼陶醉其中。代偿性满足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机能,指的是当人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会幻想出某种客体的表象或运用其他代替方式,使其愿望得到虚拟性的满足,以维持心理平衡。③在场的500名听审团的反应、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将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观众的激动心情呈现在了荧屏上,与广大受众引起了情感共鸣。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