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教好小学一年级《品德和生活》入门课

教好小学一年级《品德和生活》入门课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4035 浏览:589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本文将尝试解决如何实现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育人的理想化问题。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一年级;教法
1674-9324(2012)09-0126-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为基础,根据社会和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意在教育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充满乐趣地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创造生活,逐渐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在实现总体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在整体教学中起着奠定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基础、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作用,是属于具有启蒙意义的入门课。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一定要细心研究学生,真心关注孩子,有针对性地去教学,力争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活用知识。本人尝试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进行一下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一年级学生心理分析及特点

一年级学生结束了幼儿园保育式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的学校教育阶段,生长期也正处在幼儿向少儿的过渡,心理甚至生理还未断乳或未完全断乳,对亲人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对入学存在或强或弱的反抗,但是一旦入学失去了依靠后就会迫切地寻找新的依赖对象,老师很自然地替代家长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家长。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和要求有一种全盘遵从的倾向,老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契机顺势进入教育角色,担当起他们的领路人。作为一名小学生,心理发育极为稚嫩,思想相当单纯,在某些方面分辨不清是非,对外界事物的选择标准简单甚或无标准,老师需要教授他们掌握辨别标准和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又处于形象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差,识记能力强,有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和要求,老师就要依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教学方法与对策

(一)理论准备

1.研读大纲,明确目标。新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对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做了纲领性阐述,有些甚至非常详尽。每位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都应细致解读新课程标准,不能只限于每段每句的理解,其中每个词语的运用都有其合理存在的深意,作为老师要在揣摩中吃透。诸如整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单元目标和每课目标的设定,全册书内容安排的体例和顺序,教学教法的建议。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制定一学期的实际目标和计划。
2.钻研教材,把握内容。教材和教参是我们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依据和参考。教材主要分课前说明和教学内容。课前说明具有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质和作用,有利于我们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三到四课内容,各单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整体局面。教师应该具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单元都是与学校有关的内容,分为《我是小学生》、《学校里的一天》、《老师,您好》、《美丽的校园》四课,包括学生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老师的尊重,对学校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等。老师首先从总体上把握住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即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及周围的人、事和环境,还要清楚几个内容安排顺序及用意,再考虑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达到理想的效果。
3.分析学生,确定教法。教学的准备工作分为三部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又处于人格塑造的启蒙阶段,备学生成为老师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老师既要分析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采取怎样的教法比较适宜。如果只是在课前翻翻教材,不考虑学生的存在,天马行空,随意教学,那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种教学态度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老师在一年级学生入学两周之内就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教授《品德与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弥补基础知识欠缺的不足。学生刚步入小学,识字才开始,《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必然会存在许许多多学生还不认识的字词。那么老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化课本内容为具体行为,可以设计游戏,也可以组织活动,更可以以编排小戏剧的形式来学习,那么整堂课学生在老师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中学习,还会感到课本内容枯燥难学吗?只怕会天天盼望下一次《品德与生活》课的到来吧。教材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相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属于抽象性的词句,那老师一定要作具体解释。解释性的语言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他们对外界的认知水平来组织。用语不贴合学生实际,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还是茫然不语,求知欲强的孩子则穷问不舍。如果语言浅显易懂,老师有时只需一句话即可点透。只要有耐心和爱心,坚持下去,会发现学生不再懵懂无知,开始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认知和实践得到培养,老师自然感到欣慰和自豪。
2.形象化教学。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教材形式要形象生动。教材中每一课每一节几乎都配有卡通图画和照片。这些图画性文字是辅助文字教学的极佳材料,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它们,使它们的价值和作用百分百地发挥出来。教师还要注意讲解与肢体语言的结合,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其实语言本身也完全可以使内容变得形象可感。如教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第一课《快乐的冬天》时,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描述:“一场小雪下过之后,地面变得湿漉漉的,像洒水车给大地妈妈洗了澡;山上的树木更显青翠,像盛装的新娘展现她美丽秀气的容颜,有的还披着薄薄的白纱,害羞的样子更显得妩媚动人;太阳温和地照着雪后的万物,如母亲抚摸着,令人暖洋洋的;远处海面上朦胧着一层雾气,多像神仙居住的地方啊……”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显得很陶醉很享受,静静地闭着眼睛想象着这神奇的冬天画面。再有,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发达,幻灯片、多媒体等各种设备都已经引入教学领域。有条件的地方要把这些先进教学仪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使学生在影像视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udooo.com

觉环境中轻松获得知识。形象化的教学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很多,不可滥用,但必须恰当采用。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而且还可增强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性教学。孩子学习是一种天性,但是在正式步入学校后,老师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严重的可导致厌学。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品德与生活》试验思想启蒙的计划与目标都会化为泡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热情大方地鼓励学生。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举止言谈,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赞美性的语言带给学生的是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他们会想法设法把自己更多闪光点积极表现出来以博得老师的赞许,有的学生甚至由此主动培养新的闪光点或改缺点为优点。
总之,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入门课,对学生人格塑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极为重要,任何一名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都不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副科对待。希望广大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思想对待这门课,搞教研抓教法,以更多更恰当的方式把《品德与生活》中每一个知识都转化为学生赖以行事的准则和道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