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论作业中学语文作业关注三个原则

论作业中学语文作业关注三个原则

收藏本文 2024-01-11 点赞:8461 浏览:324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突然很厌烦批改眼前那些一成不变的作业,日复一日感觉到批改作业很是机械;不少学生也对语文作业感到乏味,认为语文作业做不做无关紧要。也难怪,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这种重复甚至机械的作业,久而久之,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成了许多学生对语文丧失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效的作业,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新课改最强调的就是人文教育,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环节都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如果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把握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现状,让作业设计尽量趋于多样化。
比如讲完一篇课文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如在学完“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男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男孩;③模仿课文的写法,把自己身边所熟悉的同学具体描写出来。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满足优等生的要求(第③题),又可使中下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选做第③题。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设计与之相合适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做,尽力做好。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新颖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完成的兴致,当学生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时,课外作业的质量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尽可能多地照顾到学生兴趣的同时去实现作业的目的,那么就是实现了经济学上的“双赢”了。以写作为例吧,如果要写一篇描写人物展现人物形象的作文,我们总是会在布置时做出统一的题目要求:请大家从同学、家人中挑选一个人来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其实我们不妨在作文布置前先调查一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把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人物罗列在作文要求中,那么当他们看到这些心目中喜欢、了解的人时,会立马精神兴奋,就不会那么抵触写作了。可以考虑他们体育方面的爱好,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书写各自所喜欢或是了解的球星的个性特点,达到对人物写作技巧的掌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再如,笔者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由于全文都要背诵,这可以说让学生头疼也让老师头疼,按照平时的习惯,需要背诵的东西,我总会让学生回家整理一到两遍的,但想到量比较大,我就只让学生背诵,同时我在班里专门准备一块比赛打星宣传板,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一节得一星。同时按照平时班里分配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比赛,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没想到第二天任课老师就来“抱怨”:怎么下课进去你们班都在背语文,都不做我的作业了。嘴上我边检讨边讨好着这位任课老师,但心里却很高兴。没想到,一篇课文教完,班级大部分人都已经背得很熟了,而我都没怎么操心。
只要我们教师能把握住作业的最终目的,设计一些有趣的、新颖的作业,就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巩固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俗话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运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用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作业的设计上,除了语文知识外,应该走出文本,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知识,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说明文时,其中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留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节历史课上通过学习与向老师虚心求学,把课文涉及的历史知识整理下来,在之后的语文课上来讲给老师听,并且按讲得好差评奖。再如在讲时间的宝贵时,我列了一些计算时间的数学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以上作业都能充分体现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这样,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可使语文与其他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想只要我们设计出符合学生智力实际、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的作业,那么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作业、乐于学习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