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实践能力拓展语文教育途径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拓展语文教育途径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19823 浏览:855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理应做到知、情、意并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同步发展。作为语文教学载体之一的教材,在插图、儿歌、课文等方面大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地使用教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讲了唐代中期广大农民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形,前两句写丰收的年景,后两句写农民悲惨的遭遇。在了解诗句的意思后,学生即提出:既然“四海无闲田”,那为什么“农夫犹饿死”?这是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就“农民丰收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展开讨论。汇报时,有小组成员提出:“我从课文的插图,知道农民们的粮食全被财主、地主霸占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讲述他们看到的情景。生1:我看到了农民们把一担担黄澄澄的稻谷送到地主的粮仓里,粮仓里的粮食堆得高高的,像一座座小山。生2:我看到一个老农倒在地上,右手撑着地面,左手捂着肚子,痛苦极了,我猜想他快饿死了。你看,他身边的女儿可怜地哭喊着。此时,教师说:“作者也和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情景,你们说他当时会怎么想?”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对插图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知道的有关地主和农民之间关系的知识,他们知道了这些粮食全被地主剥削了,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这时再让学生朗读诗句,他们已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利用网络资源

获取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犀牛与犀牛鸟》这则短文中,讲述了犀牛与犀牛鸟的密切关系,犀牛需要犀牛鸟来保护皮肤和报警,犀牛鸟需要吃犀牛身上的昆虫来生存,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就像身体和影子不可分离,因此用“形影不离”来形容。学习短文后,同学们早已将自己课外查找到的资料取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其中陈同学从网上摘录的《动物间讲究互惠互助》,更让同伴们大开眼界。其中讲到动物之间既有为生存而争斗的弱肉强食的凶残场面,也有为友爱而演绎的动情之举,有的同样懂得母子情、兄弟情、夫妻情、朋友情,知道互助能带来多多益处。通过交流,同学们知道了海葵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与红海葵、鳄鱼与千鸟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乌鸦之间很懂得情义,义犬救主、战马尽忠等内容。通过互联网,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兴趣增加了,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开发。

三、促进伙伴间的合作交流

如何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教学《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中,安排了三个环节:1.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 体会古诗意境:a. 在小组内展示预习中自己画的画。b. 评析本组成员的画同时品诗句。c. 在全班展示,同学们对展示的画加以补充。d. 布置任务,课后将自己的画加以完善。3. 朗读延伸:a. 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b. 描述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c. 自己朗读、体会、全班齐背。d.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教学中安排两次小组交流:一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是评析本组成员的绘画。在理解诗句意思的过程中,由简到繁,孩子们积极投入,如今,理解诗句的方法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古诗的形式。孩子们要推选出绘画作品代表到全班交流,当然要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因此在评析本组成员的绘画时,他们不仅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更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加深了对诗句意境的理解。这样既生生互动,又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尤其是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诗时,孩子之间互相启发,效果较好。经过作业反馈,全班38人,有29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有5人用音乐的形式展示,有4人用动作展示。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时代的发展正在为这一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因此,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里的教育才能奏效。《灰雀》这篇课文,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在总结全文时,教师就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个学生提出:“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抓走灰雀,但他没责问小男孩,只是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回来了。’从这里,我明白了批评要讲究方法,要给犯错误的孩子一次机会。”说得多好啊!回想起前几天自己曾严厉批评班长在期中考试的失误,真是惭愧。这时,我请班长说说成绩不理想被教师和家长批评后的感受和反思,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认为自己与列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这之中,学生体验到平等、、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五、开发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崔峦老师曾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提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本学期的一节作文评改课上,我提出了班里同学存在着不写标点或漏写标点的问题。正准备让同学们举例说明这些问题的害处,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奶奶给我讲的故事中,就有一个利用标点来斗财主的故事,我说给大家听。”接着,同学们就津津有味地听他说,我就把他讲的关键字词写在黑板上。他说道:“从前,有位令人生厌的财主,请秀才帮他写幅字。写后,财主让秀才念给他听:
今日逢春好,不烦恼;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他听后,高兴极了,马上命人把字贴到大门上。第二天,他请官老爷来欣赏佳作,没想到财主听后气得脸色发青。因为这幅字还能这么读:
今日逢春,好不烦恼;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同学们在笑声中深深地体会到标点的重要性。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班里的同学更注重收集生活中的材料与同学交流。
《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我们要做好学校、家庭、社会语言教育相结合,让语文课程充满活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