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婴幼儿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不足和策略

婴幼儿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不足和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14362 浏览:590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到学校、家庭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环境下对0-3岁的婴幼儿实施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是对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论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一、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到学校、家庭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环境下对0-3岁的婴幼儿实施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婴幼儿音乐欣赏模式单一

随着家长对音乐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运用音乐媒体(音乐光碟等)、VCD让孩子欣赏音乐,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对于欣赏音乐的内容方面还比较单一,大部分家长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给孩子欣赏音乐以儿歌为主,有少部分家长除了儿歌还会给孩子欣赏古典音乐。市面上适合孩子欣赏的CD、VCD也都是以古典音乐、儿歌为主,家长在购写CD、VCD时往往选择宣传力度大的古典音乐和儿歌,很少有家长给孩子欣赏器乐、舞蹈等其他类型的音乐。实际上音乐的类型有很多,古典音乐、儿歌、流行音乐、器乐、舞蹈等等,除了这些让孩子倾听万物的声音,听妈妈唱的歌,让孩子广泛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丰富欣赏的种类,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认知。

(二)亲子间的音乐互动模式单一

有调查称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音乐活动主要是听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这表明家庭音乐教育互动模式的单一性。良好的互动模式需要家长自身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如果家长懂得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并拥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引导婴幼儿更好的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并让婴幼儿进行模仿,在孩子学习音乐树立良好的榜样的同时,也会激发孩子进行音乐活动的强烈兴趣。但是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动作不协调,从而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孩子的音乐活动,只是借助音乐播放媒体让孩子自己听音乐、自己唱歌,或是在旁边看着,不能够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舞蹈律动,甚至对孩子的音乐游戏表现出漠视,这样的互动模式使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自然不高。

(三)婴幼儿乐器使用模式单一

家长对婴幼儿学习乐器的认识一般局限于让孩子学习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这种传统的、需要练习的、带有技能性的乐器,他们认为三岁前的孩子还太小,还没有能力学习这些技能性乐器。因此,对于乐器来说,家长很少让孩子接触。当然也有少部分家长会给孩子写来一些小鼓、八音琴等小乐器,让孩子自己敲着玩,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上来很新鲜,敲敲打打的,但是敲两下后新鲜劲没了也就不玩了,这种小乐器便成了玩具箱里的摆设,没有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家长看见孩子对小鼓、八音琴这样的小乐器不感兴趣,也就不再写其他的小乐器了。

(四)婴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单一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他们认为的音乐仅仅是听、唱、跳、奏,并没有联想到音乐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就仅仅是音乐教育,并没有联想到音乐教育还能延伸到其他艺术教育、生活教育、性格教育里。很多家长为了让小小的孩子学乐器、舞蹈,常常用各种方法逼迫孩子进行枯燥练习,孩子常常在打骂声中流着眼泪学习音乐,这让孩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对音乐产生了反感。其实,孩子喜欢新鲜的、好玩的、没见过的形式和事物,把听到的音乐画下来、把演奏的小乐器用橡皮泥捏出来、把听到的儿歌和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孩子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学习和体验音乐,会使孩子有不一样、更有趣的感受。

(五)家庭音乐教育环境模式单一

对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大多局限于家庭环境,家长给孩子播放音乐、听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甚至写来一些乐器让孩子自己敲敲打打,这些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和孩子进行的。对于0-3岁的婴幼儿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日常音乐活动只能在家里进行,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对音乐的认知,更不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为了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可以把家庭音乐教育延伸到外面,比如带孩子听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展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编排音乐剧、器乐合奏等等。

二、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全方位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过程,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刺激听觉,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感受力。在家庭环境下借助多种播放媒体,比如CD、VCD、Flash、电视、电脑、音响等等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婴幼儿音乐欣赏的兴趣,调动音乐欣赏的积极性。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扩大音乐欣赏的视野,让婴幼儿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提高音乐听觉的敏锐力和音乐的辨别力。

1、倾听万物之音

良好的听觉是孩子将来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前提,妈妈可以利用一切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声音让孩子倾听、体验。比如自然界中动物的叫声、天空中打雷的声音、下雨的哗哗声、刮风的呼呼声,风吹树叶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嘀嘀声、小贩的吆喝声、高楼里建筑工人敲敲打打的声音、邻居家敲门的声音、人们走路的声音、厨房里炒菜的声音、倒水的声音、大人打呼噜的声音、刷牙的声音、电脑打字的声音等等。这些万物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有着自身的节奏,这些有规律或是无规律的节奏能够刺激婴儿听觉的发展,使婴儿的听觉变得敏锐,为学习和体验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听妈妈唱歌

全世界的母亲都会给孩子哼唱摇篮曲和儿歌、同孩子说话,并以此来表达爱意和温暖,这些简单的行为会给婴幼儿带来安全和被保护的感觉。当妈妈哼唱着轻轻拍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随着妈妈哼唱的节奏挥舞着小手臂、踢动小腿;当妈妈对着孩子说话并发出各种声音时,孩子就会发出相似的声音以回应妈妈。母亲唱歌时高低起伏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孩子接受早期语言的一种自然方式,有利于早期语言的发展。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人类学教授罗伯特·加菲亚斯博士研究中发现,音乐和语言功能属于大脑的同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婴儿阶段开始形成,并随着孩子听到周围人类的嗓音而进一步发展。 母亲哼唱的歌曲可以是优美的、抒情的,比如《摇篮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小夜曲》、《小白船》等;也可以是欢快的、活泼的,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毛驴》、《蜗牛与黄鹂鸟》等。哼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受任何外在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间可以唱不同的歌曲,比如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唱《摇篮曲》,洗手的时候唱《洗洗小手》,洗澡的时候唱《洗澡歌》、穿衣的时候唱《穿衣歌》等等。

3、欣赏儿歌

儿歌是婴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吃饭、穿衣到睡觉、玩耍、与小朋友交往,几乎每个生活细节都有儿歌的影子。儿歌中童谣,也有诗歌,曲调简单,接近语言的音调,节奏欢快。儿歌可以用音乐播放媒体(CD、VCD等)播放给孩子听,或是用Flash播放给孩子观看,也可以由家长唱给孩子听,欣赏的形式多种多样,家长根据家庭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播放形式。

4、欣赏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永恒的“流行”,具有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研究发现多听古典音乐不仅刺激婴幼儿的听觉,培养音乐感,更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欣赏古典音乐还能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在为婴幼儿播放古典音乐时,尽量以管弦乐队演奏的明快、活泼、娱乐性强的,且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主。

5、欣赏流行音乐

婴幼儿除了欣赏古典音乐以外,还可以欣赏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风格的种类很多,有节奏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蓝调、索尔、乡村音乐、拉丁音乐、说唱乐、嘻哈乐、校园歌曲、民谣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喜好选择歌曲风格,当然,也可以让孩子欣赏多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根据语言的种类,也可以选择中文歌曲、英语歌曲、韩语歌曲以及日语歌曲等。在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一关键期(1-3岁),欣赏不同语言的歌曲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育,能够培养幼儿对各种语言的语感,为将来外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种形式丰富亲子间的音乐互动

良好的音乐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婴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孩子最喜欢家长陪着他们一起玩,家长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玩乐器打节奏,在孩子看来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孩子在这样良好的音乐互动中不仅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还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因此,亲子间的音乐互动是孩子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最重要的活动。音乐互动形式有很多,通过体态律动、节奏训练、歌唱游戏的形式可以培养婴幼儿对身体的控制力以及对音乐的旋律感和节奏感。

1、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一项重要特色就是体态律动,通过原地活

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动和空间活动,使孩子在自由、放松的音乐情景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由于婴幼儿身体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具有阶段性,0-6个月婴儿的肌肉还不具备进行体态律动的能力,可以等到婴儿六七个月能够坐稳了以后,由家长帮助做被动的律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婴儿感受音乐与肢体运动的关系。一岁以后的幼儿有了初步的模仿动作的能力,家长可以随音乐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律动,比如举手、拍手、踏步、转圈等。一岁半以后,幼儿有了初步的创造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跟着音乐的感觉做简单的动作。弹跃活动、游走活动、摇摆活动、原地活动都是适合三岁以前的幼儿做的体态律动。
(1)弹跃活动
弹跃是婴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通过弹跃活动,家长可以让婴幼儿的全身体验到一种稳定的节拍感。当婴幼儿坐在家长的双腿上,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弹跃做动作,他们的全身都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可以强化内耳感应身体的位置、动作与速度的功能。
(2)游走活动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来说,特别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走法。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停”、“起步走”,一旦他们开始走起来,他们小小的身体就会止不住地跑起来,根本无法停下来。他们喜欢慢慢地学会控制身体,找到想停的时候就停的感觉。
游走动作培养身体平衡力、身体控制力和对空间的适应力。这种适应空间的方向感,取决于有意识地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对空间与自己身体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一旦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和他们移动的方式时,他们就会努力学习掌握前进与后退、爬上和爬下以及转弯的动作,最后当上下部肢体可以开始有规律地来回变换动作时,身体的侧边机能就跟着逐步发展起来了。
(3)摇摆活动
摆动身体会刺激内耳的前庭平衡系统,当人的头与身体在动的时候,内耳前庭系统的液体会刺激感官的毛细胞,而这些毛细胞会将人在空间的身体姿势与所做的动作记录下来。摇摆是将正在动的身体、正在听的耳朵、与正在思考的头脑连接起来的活动。
与父母的身体做亲密地身体的接触,且不停地进行节奏性的摆动,不但可以抚慰婴幼儿的情绪,同时他们感受到的父母稳健的臂膀与背部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父母的呼吸与唱歌时发出的共鸣,也能够增加婴幼儿的乐趣,他们不但感觉得到,同时也听得到父母发出的温柔的哼唱声。
(4)原地活动
原地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探索上身可以做的动作,以及自己所处的空间和在这个空间里用不同的方式自由安全地进行的活动。他们会将注意力放在身体做动作的那一部分,去感受动作以及动作所带来的感觉。幼儿本能地会先以头和身体的上半部为起点,再一步步移到下半身最低的部位来发展和控制身体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身体的游戏活动与能让身体各部位动作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通过原地不动或坐、或站、或躺、或蹲的姿势探索整个身体的相对的动作,如快与慢、高与低等,以后还可能延伸发展成为对音乐观念的理解。

2、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节奏与语言、音乐、身体动作相结合,能够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和语言发育特点,可以在婴幼儿“咿呀学语”阶段将节奏与音乐相结合;在婴幼儿能够发出简单的字词阶段将节奏与词语相结合;在婴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身体简单的模仿并创造身体动作的阶段,将节奏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身体打击乐的声音来源十分丰富,并不只有传统的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四种,身体任何部位发出的声音都可以视作身体打击乐。幼儿两岁以后,可以将节奏与语言、音乐、身体动作四者结合做节奏游戏。

3、歌唱游戏

歌唱是用来表达音乐感情的工具,可以说作为学习、发展和形成音乐的第一件乐器就是人声。在歌唱游戏里,婴幼儿可以直接体会到节奏、旋律和音乐,当他们随着伴奏经过多次配合动作重复唱同一首歌曲,对于婴幼儿的听觉、肌肉与运动记忆的成长很有帮助。根据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阶段性,一岁到两岁的幼儿能够发出一些仿声词和简单词或字,家长来唱歌曲的大部分歌词,幼儿接唱个别词或字;两岁到三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说简单句,甚至有些幼儿能说复杂句,此时,幼儿以半句或一句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三)扩大乐器使用的范围

婴幼儿喜欢玩奏简单的乐器,喜欢把这些乐器弄出各种声音,喜欢触摸、摆弄和操作任何能碰触得到的每一件东西,他们想要去探索和了解所有东西的特质。所以必须给予婴幼儿这个机会,让他们可以抱着、拿着或实验、制作各种适合自己的乐器。他们将会发现玩乐器的新方法,并且也会即兴“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

1、打击乐器的玩奏

奥尔夫创造了许多简易的乐器特别适合婴幼儿,这些乐器与传统的乐器不同,传统的乐器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演奏出乐曲,而奥尔夫创造的乐器不需要经过机械而枯燥的技术练习,就可以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包括管乐、弦乐等)中音色最独特且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的设计使音色充满幻想,会诱发婴幼儿的即兴创作。运用这些乐器可以单独一个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合奏,每一个演奏者都不用乐谱,全是即兴演奏。
奥尔夫乐器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系列的打击乐器,包括皮革类的手鼓、铃鼓、小军鼓等,木质类的单响筒、双响筒、木鱼、响板等,金属类的三角铁、碰铃等,散响类的串铃、手摇铃等,另外还有沙锤、沙蛋等;第二类是有音高的乐器即音条乐器,包括钟琴、钢片琴、木琴、音块等。以上的这些乐器都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它们使用起来简单易懂,在外观上也能引起婴幼儿的兴趣。当婴幼儿自己玩乐器的时候,他们可以尝试何时玩、如何玩、声音要多大和多长等等,以此来检查音调的高低、音质、强度、节奏和旋律,并且逐渐练习节奏和编造自己的音乐游戏。家长与婴幼儿尽可能都拿乐器,如果两手可以各拿一个沙锤或各拿一个手摇铃就更好,由于婴幼儿的侧身运动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让他们尝试灵活运用双手,对将来学习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趁着婴幼儿身体是用左手或是右手的侧边习惯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大约在五岁左右建立),发展两边的肌肉运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音块是最合适婴幼儿使用的一种游戏式乐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使用它来创造美妙的音乐。在使用音块时,先让孩子自己敲击,找出一个唱歌的速度,如果让幼儿自己敲出的速度,通常他们能够维持稳定的节拍,将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便会发展出适应外界速度的能力。

2、制作简单的乐器

婴幼儿的音感极其敏锐,所有优美的声音和音乐都可以训练他们的听觉能力,所以尽可能让孩子玩一些利用自然材质制作的音质优美的乐器。这些乐器应该是简单易玩的,大小应适合他们的手去掌握;同时还必须确定乐器本身的安全性,这样婴幼儿在玩的时候,家长就无需时时刻刻盯着;另外检查所有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譬如尖锐的棱角、有可能会被吞食的松弛零件和有毒性的颜料等。利用生活中能敲击出声的物体,如碗、筷子、杯子、塑料瓶等等,让婴幼儿通过敲击认识各种物体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家长引导婴幼儿怎样让这些物体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四)把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家庭环境下将音乐与生活习惯、性格教育相结合,在对婴幼儿进行音乐体验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对其心理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由音乐延伸到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与绘画、手工相结合,能够发展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阔幼儿的思维,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1、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绘画是幼儿通过纸、笔等绘画工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具,运用色彩、形体、线条等艺术语言及构图、设色和造型等艺术手段,将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改造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以培养幼儿创造审美的能力。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把听到的无形的音乐变成视觉上有形的绘画作品,能够展开婴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音乐与手工相结合

婴幼儿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幼儿手工制作的方式,不仅能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供机会,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掘智力潜能、激发创造力,活跃思维,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幼儿手工有纸类游戏,包括撕纸、揉纸、折纸、剪纸何简单的贴纸;还有泥类游戏,包括面团,橡皮泥等。将音乐与手工相结合,即听觉与视觉、手部精细动作的结合。当婴幼儿听到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橡皮泥捏成自己现实的手工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兴奋与成就感,这不仅开发了婴幼儿的智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音乐与幼儿生活习惯相结合

每个家长都会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有过种种苦恼:宝宝不爱吃饭,黏妈妈、总要大人抱着,不爱洗头或洗澡,写东西时不是要这就是要那,玩具总是扔的满地都是,很晚了还精神头儿十足、就是不睡觉……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多习惯不仅是孩子“当下”的习惯,更会带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当中,比如独立性、条理性、自我控制能力等等。把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习惯想结合,借助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

(五)走出家庭环境丰富音乐体验

对婴幼儿实施音乐教育除了在家庭环境下进行,也可以由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去外面体验音乐,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欣赏一场音乐剧,有条件的话去乐器博物馆或乐器工厂、琴行等参观各种各样的乐器及其制作过程,以此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对乐器的认知。甚至也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编排简单的音乐剧或是乐器合奏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音乐见识,更能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自信、增进社会交往能力。

1、欣赏音乐会

两岁以后就可以带孩子现场聆听音乐会,观看音乐剧、舞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更重要的可以从视觉、听觉中全方位的体验音乐氛围,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历。观看一场音乐剧比从音乐播放媒体里纯听到的音乐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体验的更彻底,记忆的更深刻。
不管带幼儿观看芭蕾舞、歌剧、交响乐或是音乐剧,可以先在图书馆或音响店里,找到一张含有要观看演出的音乐唱片。在音乐会之前,提前两周在早晨起床后、晚上入睡前为幼儿播放,有能力的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出乐曲中有趣的部分、活泼的部分、缓慢的部分以及其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并找出几件节奏感强的小乐器,让幼儿随音乐打节拍或舞动身体。然后找一些作曲家、作曲阶段的资料给孩子讲解,可以讲一讲作曲家一生中的趣事,以及同一作曲阶段的其他作曲家和作品。当然,为音乐会做准备还应该熟悉管弦乐队的乐器,带孩子到琴行实地观察、触摸乐器或欣赏本杰明·布里顿的唱片《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能够帮助孩子更加熟悉每种乐器的独特声音,然后从网络上了解乐团中每位成员所处的位置,哪里是大提琴演奏员所在的位置,哪里是小提琴、长笛、双簧管等演奏员所在的位置。
如果带幼儿去观看有故事情节的歌剧、音乐剧或芭蕾舞演出,可以从图书馆将有关故事读给孩子,并解释其情节、人物和背景。准备的越充分、信息越详细,效果越好,因为幼儿喜欢能够理解并跟上情节的演出节目。在音乐会之前,让幼儿学会音乐会礼仪和鼓掌的时间很重要,这意味着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以便尊重其他听众,玛格丽特·基思的《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鼓掌》可以读给幼儿听。
当然选择音乐会要以孩子的生活相关的主题,这样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物狂欢节》、以季节为主题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以音乐故事为主题的《彼得与狼》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睡美人》,音乐剧《音乐之声》、《猫》等等都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

2、参观乐器博物馆

参观乐器博物馆是了解乐器的好途径之一,中国国内的乐器博物馆并不多,上海的东方乐器博物馆是我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乐器博物馆。它共有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和外国民族乐器四个展区及一个多媒体展示厅,目前馆藏乐器约500多件(套)。另外还有国内展品最为丰富、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展品有四大系列,一百余品种,三百多件实物。从河姆渡的骨哨到火烧沟遗址的鱼形陶埙;从随县擂鼓墩的编钟到明清的古琴真品,乐器的发展进程均得到了充分展示。
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下乐器工厂,现在大大小小的乐器工厂特别多,有专业生产钢琴的,有专业生产提琴的,还有专业生产民族乐器的。通过参观乐器工厂的车间,观看乐器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乐器的制作方法和发声原理。在一些大的乐器工厂中,都有自己的乐器展厅,在这些展厅中不仅陈列着工厂自己生产的乐器,还有他们自己的其他乐器,参观这样的地方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观琴行也是了解乐器一个不错的选择,琴行就是乐器的一个小型展厅,里面从民族乐器到西洋乐器应有尽有,稍大的琴行里的导购员还可以为家长和孩子介绍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声原理,这对于孩子音乐知识的扩展有很大的帮助。

3、与其他小朋友编排儿童音乐剧

音乐剧是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主要以音乐讲述故事,融入各类舞蹈和舞台效果,追求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而儿童音乐剧则是以音乐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综合,在无意识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幼儿在通过歌唱、舞蹈、对白中运用自己的嗓音、表情、肢体动作等表演才能向人们展示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及结尾,这种表现方式可以从思维到身体——展现幼儿的各种才能,从而达到对幼儿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通过音乐剧的表演能使幼儿学会恰当的表现自己,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丰富情感体验。
家长可以邀请朋友的孩子或是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编排简单的小型音乐剧,用家庭中的日常用品做道具,家长的衣服可做稍微的改动做音乐剧的头饰或服装,利用家庭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可以激发幼儿创造能力。在编排一场音乐剧以后,可以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中让孩子进行音乐剧表演,组织亲朋好友观看,更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增强孩子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霍力岩 李敏谊等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年版.
3. [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吴继华 刘志刚译.音乐让孩子更聪明[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4.[加]乔克希著.许洪帅译.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M]. 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5.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杨立梅 蔡觉民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7.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尹爱青 曹理 谬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黄瑾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杨立梅编著.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

1.许卓娅主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王全仁、李嘉评著.家庭音乐游戏—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ociety as well as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ociety, schools and families h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 and people are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to mu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adequaci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for 0-3 infants in family environment.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esent family music education for 0-3 infants 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correspondingly.
Keywords: 0-3 infants; Family music education; Problems; Strategies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