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学位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22362 浏览:980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世界现代教育的一个潮流,在我国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问题;策略
1671-0568(2012)19-0051-02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以专门的国际理解课程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形式,以世界多元文化为课程内容,以教师讲解、学科渗透和学生活动体验等课程组织方式现身于各学校各地区;但与课程开发、实施等方面不适应的是在课程评价上表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存在诸多问题。而评价作为一个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考量,是对以后课程开发实施的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标准。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各学科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时参照的是其在国家课程标准中该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国际理解教育只是该学科要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一部分,而非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专属标准,以及国际理解教育要达到什么标准也无从知晓。如有研究者就直接以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要求为评价标准,因为该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同时将“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出。这样,该课程评价就丧失了其指向的作用,也难以在课程效果评价方面给出合理的判断,更难以为大范围的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做出示范。
2.评价对象内涵不明确,范围过窄。在评价对象中,忽视了课程本身体系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作为重要甚至是惟一的评价对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深刻感觉到难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很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国际理解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却不知道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中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关于人权教育、异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及环境教育等方面是否有了理解,是否学会了共存等一系列问题。评价的内容范围过窄。
3.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质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式评价无法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成就,不能广泛地收集意见和建议。如何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协调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比例,运用既避免主观随意又能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方法,是目前应当解决的问题。
国际理解是教育的一个理念,旨在培养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国际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思想上的概念,内容本身难以量化,不只是国外或少数民族的事实性知识,还有其他更多人文性的知识,因此用量化的手段无法测出重要的信息,也会导致学生学习不注重思考,只单纯记忆知识点,这样就会偏离国际理解教育的初衷。
4.评价者比较单一。国际理解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一般是教师个人、专家、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进行讨论合作,然后再采用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以传统的权威评价为主,这样就忽视了课程的使用者——学生、教师或制作者的使用感受和体验,并且课程结构设置的科学性也需要本学科的教务人员来鉴定,只依靠少数人开展评价的方式显然不够全面和公正。

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改进的策略

1.评价标准体系的全面化。国际理解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是整个评价活动进行的基础,制订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既复杂又有意义的工作,评价必须是全面的,涉及的评价指标应该涵盖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方方面面,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应用的教学媒介;评价必须是发展的,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朝着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制订该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使评价人员在评价时能有章可循。

2.丰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评价内涵,扩展评价范围。

(1)评价内涵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作业和考试等方式的评价,注意对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评价,培养学习者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者间的相互评价、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且对评价结果给出答案、对答案做出分析,从而使评价能全面反映学习中的事实,也能对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2)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本身和课程实施的效果。前者是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后者是对课程参与者的评价,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评价。
3.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一直是量化占主体,它是我国传统的评价方法,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我们能简单清楚的知道学生已经获得哪些系统性知识,缺点是它无法测量学生的质性部分,如学生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等。现在的课程评价方法正慢慢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采取表现型评价、档案袋法、自我评价与同伴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论文测验法等,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国际多元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感态度的变化来判断学生所取得的成就。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本身的特殊性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提出了要求。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学生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家长等也应都是国际理解课程的评价的主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能组成广泛的课程评价者联盟,从不同的方面去评价课程实施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与课程评价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同样存在课程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标准不明确、方法滞后、评价主体单一、对象过窄,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特殊的方法去解决,国际理解教育培养的是在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国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自由、、平等是其核心内容,那么在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评价方法是否公平,标准是否公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方面。因此,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评价时要注意确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注意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达到以评促进,使国际理解教育能更好地在中国开展。
参考文献:
王中华,熊梅.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 F 小学为个案 [J]. 教育科学研究,2011,(9).
刘功伟,黄越贞,何青.高师数学教学中开展质性评价的实施途径[J].成人教育,2010,(12).
[3]李兴敏,李亚秋,许晓琼.国内网络课程评价实践问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