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反思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5081 浏览:169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虽然短小,描查重复率法却极为细腻,让我们从人物的对话中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笔者在教《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时,深入挖掘小说的教学价值,对情节、环境、对话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体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说的教学,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的内容,行之有效的展开文本,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关键词】《情真意切释猜嫌》 教学价值 文本 分析和体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选修课程中小说的要求是“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在限定的篇目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小说的能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但学生阅读小说是以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对小说的全面了解,便确定一个个的教学内容,就可能使文本的解读顾此失彼,所以我在教《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时,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温故知新,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观 学生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外小说中学过《红楼梦》中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对《红楼梦》的内容多少有一些了解,所以在研读本文时对《红楼梦》的介绍可通过让学生回顾及查找资料的方式来完成。有人说开口不谈《红楼梦》,读遍诗书也枉然,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激发他们对《红楼梦》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致述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反映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会重点谈论其中的女性形象。因为不管我们怎么去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解读《红楼梦》,总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其中的女性角色,而在众多的女性中,最突出、最精彩的要数宝钗和黛玉,于是我就顺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并畅谈宝钗、黛玉的性格特点。这样便引出了文本《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学习。
二、挖掘小说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 本文虽然篇幅不长,却自成一体。作者先用叙述的语言勾勒黛玉“嗽疾”的由来,远因是黛玉每年时节变换时“必犯”,近因是今秋“多游玩了两次”。然后引出宝钗探病,遂有一番与黛玉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情节的主体全部由二人的对话组织起来,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按照人物、情节、环境来对这篇小说进行梳理分析,就会显得很零乱,很生硬。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古代小说的三要素中,情节与环境都是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是为人物形象怎么写作的。而《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刻画的,理解了小说中的七次对话,就会抓住了小说的情节和环境,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我确立了以理解分析黛玉宝钗的七次对话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黛玉和宝钗之间素有隔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能回答一些,比如说宝钗、黛玉两人的身世、家庭背景不同,一个是皇商,一个是寄人篱下;两个人的性格不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遇事冷静,是一个以现实利益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人,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黛玉则孤高自傲,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是一个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目标的具有热烈的情感和冲动的诗人。再加上金玉之说,林黛玉对薛宝钗一直心怀猜疑。
(2)宝钗是怎样用真切的情意打动黛玉?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七次对话中最能让黛玉感动的是哪句话,并作一下分析。不难看出,最能打动黛玉的是宝钗的那句话:“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从中可以看出,宝钗对黛玉的关心不是虚情检测意,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心关切,宝钗连黛玉的药方都看了,提出药补不如食补的建议,这让身在贾府无人关爱的黛玉深受感动,宝钗从请太医、食五谷到出处方,每一句都说到了黛玉的内心深处,这真切的情意让寄人篱下的黛玉也敞开了心扉。
(3)文中最长的一段对话是黛玉说的,它包含了几层意思?学生阅读这段话,从具体的语句中可以分析出来。黛玉的话中透出一种忏悔之情,诸如“然我是个最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可知我竟自误了”,这是黛玉的四次自责,在她的自责中包含着对宝钗的夸赞。我们都知道黛玉进贾府后,为人处事小心谨慎,讳提自己的身世,而在这里黛玉竟说起了自己孤苦的身世,“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如果不是宝钗的真心触动了黛玉,黛玉是决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对话从黛玉自责——夸赞宝钗——吐露身世,可见她们两人的谈话更近了一层。
(4)从两人说话的神情看小说的情节:黛玉生性多疑,尚且又在病中,孤独寂寞难以排遣,可“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又厌烦了”,这是长期被疾病困扰所致。宝钗探病,黛玉叹息,敞开心扉,黛玉笑道,身世孤苦,两人“同病相怜”,闺中金兰开起玩笑,黛玉发出了诚邀,“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既照应了前文,又是宝钗善解人意真切打动黛玉的结果。文章的脉络至此清晰呈现:厌烦——叹息——笑道——诚邀,宝钗、黛玉互剖心语,冰释前嫌。
(5)从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空洞话语。她认为药料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给她送燕窝来。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低调地说自己也是和黛玉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同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的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但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尤其是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即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见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只感动得黛玉说她“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而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激,竟至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孤苦无依之状,又提及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向是以孤标傲世、盛气凌人的面貌出现的,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素日的禁不得一些委屈。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出了黛玉性格中的这种复杂性,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黛玉性格中的另一面:真诚坦率。
(6)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与《情真意切释猜嫌》中的林黛玉的性格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赏,从而体会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的高超技巧。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他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7)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作为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具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一句调笑黛玉的话——“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则戏谑得雅致有趣。作为白话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宝钗说“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都浅近自然。另外。本文中,作者对熟语的运用自然、恰切、生动。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翻地覆”“虎视眈眈”“言三语四”“一无所有”“惊师动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
《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虽然短小,却独立成篇,闺中金兰,情真意切,冰释前嫌,让我们从人物的对话中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因此,我认为,小说的教学,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的内容,行之有效的展开文本,才能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大连市一○四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