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意象[标签:标题1}

意象[标签:标题1}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4146 浏览:154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赫斯顿的杰作《他们眼望上苍》中三个主要象征意象即头发、梨花和骡子,探讨小说中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主题的凸显作用。通过塑造珍妮这个身心独立的黑人新女性角色,赫斯顿颠覆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失语依从的形象,质疑并挑战了她们所受到的种族和性别歧视,揭示了珍妮在寻求新生活中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关键词: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象征意象头发梨花和骡子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位重要黑人女作家,也是民俗学家和人文学家。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1937)中以表现女主人公寻找自我身份为主题,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塑造了全新的黑人女性珍妮。赫斯顿颠覆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失语依从的形象,展现了更加复杂真实的女主人公,使珍妮成为“第一位具有独立自主思想,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黑人女性人物”。沃克也认为赫斯顿是第一位把“黑人作为完整,复杂,没有被缩小的人”来塑造的作家。因此《他们眼望上苍》被视为二十世纪妇女文学的经典,赫斯顿也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先驱。
为了展示个性丰富的女主人公珍妮的内心世界,赫斯顿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查尔斯说:“象征主义可以定义为表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通过暗示这些思想和情感是什么,并且通过使用不加解释的象征符号,在读者心里将它们重新创造出来。”象征意象的运用使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意,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感触和共鸣。本文旨在分析小说中三个主要象征意象即头发、梨花和骡子,探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表达主题,烘托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主人公珍妮渴望自由平等,寻求自我身份的成长阶段,展示了她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一、头发
头发是贯穿小说中用来表现珍妮的女性气质和身份的最突出的象征。珍妮在十六岁时被迫嫁给了拥有六十英亩田产的中年黑人洛根,但一年不到,珍妮就发现他不再用诗一样好听的语言和她说话了,而且也对她的秀发丧失了兴趣,“他不再惊叹她长长的黑发,不再抚弄它”(P28)。她明白了婚姻不能造成爱情,后因渴望新的生活而跟随乔迪离洛根而去。但结婚之后,专横跋扈的乔迪要求珍妮用头巾将头发包扎起来。“乔迪从来没有对珍妮说过他多么爱吃醋。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当她在店里干活时,他是多么经常地在想象中看到别的男人沉溺在她的头发里”(P58)。在两人二十年的婚姻中,让珍妮扎起头发体现了乔迪行使的一种权力,表现出他对珍妮加以控制和操纵的,等于向她发出一个信息,即她的头发并不属于她,可以任意披下。他的自负冷酷使珍妮感到窒息和压抑。珍妮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男人甜点心就和她的前两任丈夫不一样,在与珍妮初次相识后不久,他对她说:“我一个多星期都没睡好觉,就因为我特别想把手埋在你的头发里。简直是太美了,就像把脸贴在鸽子翅膀下面一样的感觉。”[3](P111)甜点心对待珍妮的头发温柔体贴,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珍妮才能做真正的自己。甜点心通过颂扬珍妮的美而表达了自己的爱,他爱的就是珍妮,而不是试图把她变为一个自己的附属品。
赫斯顿在第八章借珍妮之口抨击自恃优越的男性中心主义,强调了女性主体意识。乔迪临终前,珍妮对他说:“你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了,可是你一点也不了解我。——你一辈子为所欲为,肆意践踏他人,然后宁死也不愿听人家讲这些。”[4](P93)也许珍妮想说的是乔迪并不明白她是多么看重自己的头发,也不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这些话显示出她敢于质疑乔迪权威的抗拒态度,和勇于变被动为主动的反叛精神。当乔迪死后,“她扯下头上的包头巾,让浓密的头发垂了下来。长长的,光泽犹存的头发”[5](P95)。这象征着珍妮终于从被压抑和被限制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重获自由,找回自尊,悦纳自我。
二、梨树
另外梨树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赫斯顿通过使用它来象征珍妮对相互包容的理想爱情和婚姻的渴望。少女珍妮春天喜欢在后院一棵开着花的梨树下度过空闲时光,一天她仰面朝天躺在梨树下,“看见一只带着花粉的蜜蜂进入了一朵花的圣堂,成千的姊妹花萼躬身迎接这爱的拥抱,梨树从根到最小的枝桠狂喜地战栗,凝聚在每一个花朵中,处处翻腾着喜悦。原来这就是婚姻!她是被召唤来观看一种启示的”[6](P13)。珍妮内心深处的性意识开始觉醒萌动,她渴望像梨树接受带着花粉的蜜蜂一样得到男子的爱情,她想:“啊!能做一棵开花的梨树——或随便什么开花的树多好啊!有亲吻它的蜜蜂歌唱着世界的开始。”[7](P13)鲜明的梨花意象让读者感受到珍妮所亲身经历到的那种迷醉的幸福感和欣悦之情。
但是珍妮听从外祖母南妮的安排,嫁给了一个“看起来像墓地里的骷髅”的洛根,一个终日为财产劳碌的物质至上主义者。这第一次婚姻毁灭了珍妮对于婚姻会带来爱情的天真幻想。她认为“洛根的形象亵渎了梨树”[8](P16),并意识到除了得到丈夫的爱,一个女人还应该得到尊敬,活得有尊严。在珍妮与乔迪的第二次婚姻里,赫斯顿继续发挥梨树的象征作用。在跟随乔迪离开之前,“珍妮久久拿不定主意,因为他并不代表日出,花粉和开满鲜花的树木,但他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渴望遥远的地平线,渴望改变与机遇”[9](P31)。穿越地平钱的渴望使珍妮决定离开洛根与乔迪一起出走。虽然后来乔迪为珍妮提供了金钱所能写到的一切,但由于珍妮受到其他男人的关注而使他妒火中烧。在这次婚姻中,珍妮意识到一个男人应当信任他的妻子,并给予她体验新生活的自由。直到与甜点心的第三次婚姻,珍妮心中成为一棵梨树的梦想才得以实现。与甜点心在一起,珍妮感觉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女人,她认为“他就像女人在心中对爱情的憧憬,他会是花儿的蜜蜂——是春天梨花的蜜蜂”[10](P114)。他不仅欣赏珍妮的美丽,智慧和独立,而且也对她表现出温柔,信任与尊重。
三、骡子
赫斯顿在小说中还使用了骡子来象征妇女的身份地位。赫斯顿注重从黑人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写有著名的民俗学著作《骡子与人》(1935)。在《他们眼望上苍》中,“骡子即隐射白人对黑人的压迫,也隐射男人对黑人女性的奴役”。第二章里赫斯顿借珍妮的外祖母南妮之口描绘了黑人妇女会有的遭遇,指出黑人女性是“世间的骡子”驮着世上其他人(包括黑人男性)都拒绝背负的重担:“白人扔下担子叫黑人男人去挑,他挑了起来,因为不挑不行,可他不挑走,把担子交给了家里的女人。就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头骡子。”[11](P16)这是南妮从自己的亲身痛苦经历中得出的结论。她耐心地给珍妮讲述自己曾在奴隶主家受到的身心摧残,解释了黑人妇女的生存地位和不幸命运。南妮劝说珍妮尊重自己,嫁给洛根从而得到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不受别人伤害。但珍妮在婚后发现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愿望破灭了,她也成为这种价值观的牺牲品。妇女和骡子的这种联系在文中反复出现,反映出女性的困境,挣扎与无奈。当珍妮厌倦了与洛根的生活,便和乔迪一起出发去伊顿维尔。乔迪认为她应该过的新生活是“坐在前廊上的摇椅里,扇扇扇子”[12](P31)。但是后来在伊顿维尔,她又一次失望了。她对好友费奥比说:“我坐在那里,墙从四面向我逼来,把我的生命活力全部挤压光。”[13](P121)镇里的一个居民迈特·波纳因为不能控制他那顽固的黄骡子而受到嘲笑讽刺,此事也成为镇上居民的谈资。而珍妮对受捉弄和欺凌的骡子所表现出的同情和怜悯反射出她对“身处相似境遇的意识”[14](P112)。值得注意的是,当乔迪死后,珍妮又可以自由安排生活时,骡子也不再被提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骡子的处境代表了珍妮的处境,他们都是遭人压制欺凌的无声的弱者,都处于受贬损和受压迫的地位。总之,洛根视珍妮为骡子,乔迪强迫她保持沉默,只有甜点心和她谈话交流,鼓励她开阔眼界,发展自己的个性。最终她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建构,他们两人共同感悟新的生活,体验生命的欢愉,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赫斯顿对象征意象的娴熟运用让《他们眼望上苍》这篇小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小说中头发、梨花和骡子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主人公珍妮的内心世界,而且烘托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深化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赫斯顿在其话语表达方面的诗性叙事特征,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当然,这类象征意象在小说中还可以找出很多,比如珍妮决心离开洛根时丢弃的围裙,她在乔迪死后扔掉的头巾,她和甜点心在大沼泽地里一起劳动时所穿的工装裤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等等。
赫斯顿通过将各种意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立体效果,在读者心中传达出主人公珍妮体验到的丰富情感。她最终摈弃了从浪漫爱情中追寻幸福的天真认识,祛除了男性权威至上的思维模式,回归自我,获得升华,成为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新女性。正是不同意象的穿插运用使得《他们眼望上苍》涌动着一种的印象美,诗意盎然,不存在道德说教,呈现出其无穷魅力。
注释:
[3][4][5][6][7][8][9][10][11][12][13][14][美]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程锡麟.谈《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的女性主义意识[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42.
Walker.Alice 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s[M].SanDiego:Harcourt Brace & Company,1884.
[3][英]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
[4][美]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5]刘彬.原始与现代的复合体——评《他们眼望上苍》[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69—73.
(王玉珏,邢怡浙江省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