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探究课堂[标签:标题1}

探究课堂[标签:标题1}

收藏本文 2024-01-12 点赞:9960 浏览:429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不知从何时起,阅读课堂中流行起一种特别的“交流”程式。这种程式在课改之初只是偶尔出现,后来便愈演愈烈,现在的公开教学几乎是逢课必有,似乎无此不成课。这种程式就是老师要求同学们在简短的自读、思考、点评之后,实施如下环节:请同学们“自主选择”文中表达最精彩、读后感触最深、启发最多的文段做分析、谈体会。
一般而言,“自选”交流的学生为6~8人,虽然点评的内容不一,但老师的评价就是肯定和表扬,而且语言空洞、不着边际。比如:“你的分析很好,抓得很准,说到了点子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上。”至于好在哪里、准在何处、点子是什么,学生却是云里雾中。比如说:“你很大胆,评说很有新意,值得表扬,值得大家向你学习”,“同学们给他掌声,都要向他学习!”至于说新在哪里、新得是否正确,老师则没有下文,只能随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去想了。等六七个同学交流结束,老师把“好话”说完,这一教学环节就算结束了。笔者把这一教学环节——以学生为阅读、点评、交流主体的教学,称为阅读课堂中的“自选动作”,这是相对于老师指定阅读段落的“教师主导”的教学(那应该叫“规定动作”)而言的。
粗看这一环节,老师策划、组织,学生自主,师生间也有“互动”交流,似乎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精神,但问题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究竟怎么样呢?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在这一单位时间里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状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课上直接陈述出来,让所有同学获益受惠,可以引起话题、激发争鸣和研讨。但问题是,手段和方式都有了,组织者实施者却没有因势利导,通过机智的点拨引领学生继续前进,而是仅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转圈。发言交流的同学在交流前与交流后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什么样的变化、能力有怎样的提升,都应该是教师考虑到的,但实际都没有。阅读时的体会是什么,“交流”后的体会也还是什么。也就是说,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发言的同学而言,他们是没有获得多少学习效果的,最多只是锻炼了—下表达的能力和勇气罢了。
显然,如此实施的这一教学环节,其意义是甚为寥寥的。实际上,这一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改良进而完善的。

一、在评点交流环节中,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

在放任的随意的“自选目标”的点评之外,有重点地规定几处所有人都必须完成的必读必评段落和相关项目。课堂中的点评可以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类。所谓“自选”,就是“放任自流”。学生阅读到何处,在哪里有感觉和感想,那就“想到哪,评到哪”,想评什么,就写什么。所谓“规定”,就是指让学生对文章的某一个问题、某一段话、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语词作出分析,有时甚至还可以规定点评的角度和方向。“自选”可以看出阅读时思想的自由度、思维的扩散性,“规定”则可以发现思想和思维的深度和缜密程度。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动作”也为后面不同要求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性材料,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规定动作”的点评,尤其是点评后的交流,为师生对话和老师指导提供了由头和话题。老师只有在这样的比较情境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对所有的同学发挥效用。通过此步骤,可以避免仅有“自选”而在交流时或蜻蜒点水或天女散花的弊端。最为重要的是,这种“规定”,确保了同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全员参与,其中包括对学习结果的观察和评价。

二、强化交流前的自主点评,并严格要求点评的质量

独立的点评是古人阅读时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读“会评本”的经典名著除了欣赏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总是为评点家们的精彩点评所震惊。那独具的慧眼、意外的发现和极富谐趣和幽默的表达,不由人不佩服这些大家的睿智和机敏。笔者认为从中学生进入语文课堂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习并认真进行评点的工作。言其重要,明其角度,定其规范,并辅以奖惩,天长日久,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必有大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点评,尤其要强调两点:一是深刻,思维的深刻才有思想的深度;二是独到,理解的独特、创新才是评论的生命。

三、围绕“规定动作”的广泛交流以及交流过程中的细致评价

学生“自选动作”的交流评价虽然可以体现自主学习,实现交流信息最大化,但只有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讨才可以实现认识的深化和思维的发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观点和表达,加上口头表述时极具个性的神情态度的“支持”,这种教学所显示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四、老师在交流和比较评价过程中的追问

什么是追问?追问有些什么意义?什么时候最需要追问?笔者的理解是:追问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陈述中的某些不足或认识、思维的关键点所作的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化的、即时进行的、带有启发性的深度提问。
笔者认为,无论是“自选动作”还是“规定动作”,检测如在同学与大家交流分享评点结果时,老师能如此设计,如此追问,那点拨之功,点醒之力,何其巨大!
(付国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中学2230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