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博物馆学 >试谈探析知识管理在员工培训中运用网

试谈探析知识管理在员工培训中运用网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5915 浏览:189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知识管理概念及功能入手,引入培训过程中的知识转化,对比员工培训中的知识转化层次及场理论,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知识生命周期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化;生命周期;培训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人,通过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应用对其进行创新,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充分完善知识使用机制,发挥知识作用的情况下,就能依靠知识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知识管理相关知识知识管理研究如何共享知识,以发挥知识工作者的最大潜力,使知识发挥最佳作用;研究更新组织结构、改变组织行为方式,为知识使用和生产创造最佳环境;研究如何管理知识资产以加强其核心能力,创造最大价值。
1.1 知识管理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现有定义的基础上,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组织对知识的收集、分析、存储、交流、共享、应用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以及与知识相关的人、技术、知识等的管理,其最终目的是要发挥知识价值并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使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对员工、信息技术以及组织知识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层次和水平,拓展企业内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内而言,主要是对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这表现为对人的管理,即通过建立知识分享交流制度和完善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外而言,主要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这表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即对文档、数据等信息的收集、获取、加工和利用,以丰富企业的知识储藏。

1.2 知识管理内容和功能

1.2.1 知识管理的内容(1)对人的管理,主要包括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创新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员工管理主要是管理组织内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激发其创造力和潜能,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拓展员工个人知识广度和深度,同时提高员工个人的知识资本价值。个人知识资本价值包括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声誉资本。知识创新管理是指创新知识的模式以及应用等,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带来的创新研究,它是建立在知识共享基础之上的,其前提是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管理是指为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个人应用知识为实现组织的变革管理采取的解决方案。(2)对组织知识的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组织管理和知识资产管理。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对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产以及创造和其拥有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源管理主要是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并以创新为目的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组织内的知识储藏。知识组织管理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面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知识资产管理是指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本,包括对客户关系资产、人力资本资产、结构资产、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保护组织的智力资源。(3)对借助于技术工具实现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共享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知识共享管理是以技术工具或软件系统为相似度检测,进行的知识交流与学习。知识共享的主要任务是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解决共享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包括来自于人、软件工具和组织变革的压力。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是指构建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对员工和组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进行评估。
1.2.2 知识管理的功能从知识管理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来看,知识管理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员工获取所需知识,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直接参与研究过程,成为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促进知识传播;关注知识的扩散与转换,特别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实现知识创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以下4种功能来实现。(1)改善显性知识的组织,即创建企业知识库。对企业的外部显性知识、内部结构化知识以及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收集与储存,对组织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满足组织成员的信息需求,并能明确如何满足这种信息需求。(2)挖掘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组织员工头脑中的难以规范化、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即所谓的“意会知识”。通过“师傅制”、“员工激励”等模式挖掘隐性知识。(3)促进知识共享,构造企业知识共享系统,营造有利于知识交流、共享、转移和使用的环境。通过交流促进组织内外部知识的扩散和应用,如可通过知识分享会、借助于员工培训进行知识交流,一方面这能促使员工进行知识交换,丰富其知识广度,另一方面扩展员工知识深度,获取更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4)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与融合。促进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目的是使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能为员工所用,继而成为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并熟练应用。2 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2.1 知识转化层次及场理论根据知识的形式可将其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本质上也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管理。知识转化是指知识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人群间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简单而言,知识转化实质上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介质间的相互转化,这种介质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可以细分为4个层次,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4个层次概括而言就是知识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内化。这4个层次是知识转化层次,同时也是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增值的全过程。不论是人的学习成长,还是知识的转化、更新与创造都需要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而知识转化的4个层次每一个阶段都是螺旋上升的状态,每一次螺旋上升的过程都有一个“场”与之对应,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转化模式及“场”阶段 原始场对应知识转化的起点,即社会化阶段,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和转化,这一阶段强调人与人间的直接接触,以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转移。对话场是知识转化的关键节点,即外化阶段,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一阶段十分重视开放式的交流与沟通,以便于为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间的转化提供条件,同时创造新知识,提升知识价值。系统场对应的阶段是组合化,是知识经过加工整理外部显性化的过程,这一阶段强调利用外部工具对知识进行编码和有序化。练习场对应知识转化层次中的内化,为知识内部隐性化提供必要的场所,通过练习将各种显性知识隐性化。2.2 基于个人和团队双重视角的知识转移知识转移不同于知识转化,前者是指知识客体在知识主体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知识发送者、知识接受者和转移的知识内容。后者是知识形态的变化,主要是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知识转移都必须基于团队共有的知识才能进行,而知识转移实际上是对共有知识,包括共有的显性知识和共有的隐性知识的转移。影响团队创造共有知识的因素主要是创新能力、共享价值观、领导能力、公司战略和工作压力等。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包括:知识提供者、知识接受者、知识类型和任务性质。简单而言知识转移就是显性或隐性知识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头脑中,其转移过程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3 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分析知识管理是借助于IT技术工具对个人和组织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通过IT技术工具和相关的制度体系,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知识交流、分享、创新以及知识转移的外部环境,从而加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速度,促进知识转移,提升知识价值,拓展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更多的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最终扩充知识总量,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所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尽快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重要性,而培训是掌握这些新知识和技术的主要途径。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二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员工可更多的掌握岗位要求知识及技能,更好的怎么写作于企业。企业培训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的氛围。企业培训从狭义角度来理解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对组织内全体员工进行的知识技能教育,以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从广义角度来看,企业培训实质上是对组织和个人显性、隐性知识的管理,培训为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交流、分享与创新提供途径。企业培训实际上是知识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实际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二者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培训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从图4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最终共同目的都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二者的出发点都是对组织和个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是从知识的角度来对知识进行管理,为知识共享、交流提供外部平台和环境,最终是要促进组织内外部知识共享和创新,使组织内外部知识增值,从而扩充知识总量,拓展知识深度。企业培训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对组织内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通过培训提升组织内成员素质,提升岗位绩效工作水平,提高员工和企业竞争力,从而使整个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培训过程实际上是对组织内成员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在组织内外部形成学习氛围,从而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与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相同。从图4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知识管理和培训都是通过对组织内成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提升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二者的共同构成部分是对知识和组织内成员的管理,通过培训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扩大知识共享广度,拓展知识深度,其实质上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
4 知识生命周期与培训策略根据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矩阵和行业发展不同阶段推导出知识生命周期矩阵以及在相应阶段所采取的知识措施和策略,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知识生命周期矩阵图 图5表明,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分析其在目前和未来的竞争影响力,掌握不同类型知识。总体来看,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应该掌握基础知识,搞好“筑底”工作,同时把握关键知识,提前做好资源储备,提升未来竞争力。
图6 不同知识生命周期的培训策略 从图6可以看出,知识成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二者间成正比关系。知识从导入期到成熟期学习、分享、应用和扩散速度非常快,这一外在表现形式对企业知识管理也有相应启示,即:了解企业员工个人知识储备的发展阶段,以便应对激烈的市场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抓住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知识分享与应用研究,扩散组织整体知识的效度与深度。
5 结 语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缩短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员工角度而言,每个人都应及时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更新知识储备;从企业角度而言,员工的培训应制定中长期计划,融入知识管理理念,结合知识生命周期,才能使培训彰显效果。
参考文献
李沛君.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006,(9):59.
蒋永福.图书馆与知识组织:从知识组织角度理解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8):19.
[3]胡丽萍,李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2008,(10):176-179.
[4]黄慧怡.企业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科技,2008,(5):20-21.
[5]马国臣,柳丽华,徐向艺,等.基于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体双重视角的知识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