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播音 >谈述夫妇影片《克莱默夫妇》对现代生活

谈述夫妇影片《克莱默夫妇》对现代生活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4065 浏览:583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克莱默夫妇》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好莱坞推出的家庭。该片获得了1979年第52届奥斯卡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编剧本奖。影片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在于此片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家庭婚姻问题,触及了社会现实,使人们在感动中审视、考量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婚姻与家庭同样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婚姻与家庭角度分析影片《克莱默夫妇》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 《克莱默夫妇》;婚姻;家庭
《克莱默夫妇》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好莱坞推出的家庭,影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家庭婚姻问题。“据统计,1979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20%,每年有将近一百万儿童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①离婚率为什么居高不下,婚姻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是当时所有社会学家甚至是所有美国人关注的问题,而更令人们关心的是:父母离婚后孩子怎么办?《克莱默夫妇》一经推出便获得了1979年第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金像奖。影片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在于题材和主题触及了社会现实,使人们在感动中审视、考量自己的婚姻、家庭。但笔者经文献检索发现大部分作者从女性角度对此片做了评论与解析如:《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家庭角色身份的重新构建与情感突围——解读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女性意识与男权思想的存在意味》《“妻子是什么?”——从〈克莱默夫妇〉到〈时尚女魔头〉浅谈美国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等。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婚姻与家庭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时,重温经典影片《克莱默夫妇》,分析探讨其反映的婚姻家庭问题,对当今社会不无裨益。

一、剧情简介

泰德是一位广告职员,他整天忙碌而无暇照顾妻子乔安娜和6岁的儿子比利。一天,厌倦了整日忙碌家务事的乔安娜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抛下丈夫和儿子离家出走。泰德不得不放下工作抽出时间照顾儿子,虽然因照顾儿子使工作陷入混乱而招致了上司的不满,但在与儿子的朝夕相处中,泰德收获了工作无法让他体验到的幸福——父子之间已建立起了浓浓深情。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泰德忽然接到乔安娜的电话,见面后泰德发现,出走前忧郁不安的乔安娜现在神采奕奕。原来乔安娜找到了设计师的工作,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了生活乐趣。但乔安娜想要回对比利的抚养权,已在朝夕相处中与儿子建立起深厚感情的泰德得知乔安娜的来意后,大发脾气,两人不欢而散。之后为要回对比利的抚养权乔安娜提起诉讼。法庭上,双方进行了唇舌剑,法官最终把监护权判给了乔安娜。为了避免给比利带来伤害,泰德放弃了上诉。就在泰德与比利等待乔安娜来接比利时,乔安娜打来了电话,见到泰德后,她说为了使比利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对比利的监护权。

二、关于婚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存压力是现代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保住职业,获得晋升,从而满足家庭的物质生活需要,是大部分男人追求的目标。所以他们以此为理由,忙于事业,忽略了婚姻,家庭,导致了婚姻的解体。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认为自己在为个人和家庭追求幸福,但实际上幸福却越走越远。克莱默夫妇是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典型的中产阶级夫妻,丈夫泰德是一家杂志广告的推销员,为了保住职业,获得晋升,维持家庭的物质生活,他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作为全职太太的乔安娜,每天照看孩子、收拾家务,忙碌而辛苦。他们的婚姻看似普通,平静而幸福,但这些都是表象,背后隐藏着暴风骤雨。影片一开始是乔安娜的特写:她坐在儿子比利床前,满脸的忧伤与不舍,跟睡梦中的儿子说:“我爱你,我爱你比利。”“好好睡,别让臭虫咬着你。”接着毅然起身,取出旅行箱,收拾物品,为离开准备着;与此同时展开的是泰德在公司的场景:虽然时间已很晚了,泰德仍然在公司与同事谈论着购写名牌大衣的经历,已然忘了家中的妻儿。回到家后,泰德沉浸在晋升喜悦中,对乔安娜的异常行为毫无觉察,即使在乔安娜表达了已决心离家之后,他仍辩解:“抱歉我回来晚了,但我忙着赚钱养家。”可以看出,在事业上投入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的泰德,回到家只顾谈论工作,对妻子的需求,对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置之不理。忙碌中他没有耐心倾听妻子的诉说,忽略了与妻子的情感交流,没有意识到家庭已经成为束缚妻子的枷锁,物质生活丰裕的家成为囚困妻子的围城。围绕着孩子与家务忙碌的乔安娜,虽然物质生活充裕,但似乎生活在一座精神的孤岛上,楼下邻居是她与家以外的世界进行交流的惟一对象。当她试图把自己的感受讲给泰德时,泰德心不在焉,无暇顾及,因为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为老板设计推销广告上。为提高家庭物质生活水平而以事业为第一的泰德不知道妻子整天在家忙碌与世隔绝的感受,甚至忘记了妻子的存在,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为争夺比利的抚养权而进行法庭辩论时,泰德首先做了如下陈述:“有许多事情我不了解,如果能够重新再来,我会以不同的态度处理许多事情。如果能够的话,我希望改变已发生的一切,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永远不会像没有发生一样。”这番话包含着泰德对乔安娜的歉意,并显示出泰德已深深意识到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过错,但他醒悟得太迟了,付出的代价是婚姻的失败。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夫妻间的共同爱好、兴趣,彼此的理解、尊重、沟通与交流是婚姻幸福的关键。婚姻也是一项事业,需要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苦心、精心地经营,并且这项事业没有退休。

三、关于孩子

家庭生活中夫妻关系的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一般家庭由夫妻与孩子组成,所以在分析了婚姻之后,我们自然要关注影片反映的另一家庭问题——夫妻离婚后孩子怎么办。当夫妻间不再有爱情,当婚姻走到尽头,离婚是双方摆脱痛苦与烦恼的方法。但在成人摆脱痛苦与烦恼时,应考虑如何保护孩子,尽可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最小的伤害,从而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夫妻分手时在孩子面前互相攻击、谩骂,指责对方。这种处理方式无疑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洒下仇恨的种子,不难想象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有怎样的行为。影片克莱默夫妇中,泰德与乔安娜分手时对孩子的处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深思。乔安娜作为全职妈妈,离开前与儿子比利朝夕相处,母子间形成的深厚感情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乔安娜离开后,小比利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妈妈。泰德带比利在超市购物,狭窄拥挤的超市里比利响亮的声音一直在回荡:“妈咪都是……”“妈咪说……”妈妈的突然离开无疑给小比利带来了深深的伤害,比利第一次把他对这件事情的理解表达出来是他与父亲发生的第一次大冲突。由于比利坚持不吃饭而吃冰激凌挨了爸爸的打,临睡前与泰德之间的一段对话:比利:对不起。
泰德:对不起。
比利:爸爸。
泰德:嗯。
比利:你会离开吗?
泰德:当然不会,我太爱你,我就在这儿,你休想很容易就甩掉我。
比利:妈咪就是因为我是个坏孩子离开了,对吗?
比利的话让天下所有母亲为之动容。虽然妈妈一再表示爱比利,但妈妈的离开仍然伤害了小比利。他把妈妈离开归因于自己是“坏孩子”。可想妈妈离家使比利幼小的心灵每天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与折磨。泰德向比利解释乔安娜的离家理由:“我想妈咪离开的原因,比利,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总是想让妈咪成为某种类型的人,令她改变成我理想中的某一类型的妻子……可是,妈咪不是这样的人……完全不是这样的人。现在我仔细想想,为使爸爸快乐妈咪努力了很久,当她觉得她做不到的时候,她想告诉爸爸,你懂么?可是爸爸不听她的话。我太忙啦……我只想自己的事。我认为我幸福了她就会幸福。可是根本不是这样,妈咪内心深处非常痛苦。妈咪本来早就想离开,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非常爱你。妈咪会离开……是因为她对我再也忍受不下去啦。比利,妈咪离开原因不在你,原因在爸爸……”乔安娜的出走给泰德的生活与事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从没有碰过家务的泰德,面对繁琐的家务狼狈不堪,但泰德在给比利讲妈妈离开的原因时,丝毫没有表现对乔安娜的不满也没有对乔安娜的语言攻击,反而充满了自责与歉意,他向比利强调“妈咪本来早就想离开,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非常爱你。妈咪会离开……是因为她对我再也忍受不下去啦”。同样乔安娜出走后在信中给儿子解释她离家的原因时说“必须在这个世界上找些有趣的事干”。虽然对泰德失去了所有信心,但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乔安娜没有对泰德有一点点的抱怨,相反他对比利说:“爸爸爱你”,在法庭上泰德发表了长篇陈词: “……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比利,应该怎样做最好……好的家长必须心态平稳,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必须能够倾听孩子的话,即使不愿意听,也必须装作在听,要满怀爱……”这里,人们看到,乔安娜被泰德的话打动了,已经走得很远的两人在这里出现了交叉与共鸣,他们之间的交叉与共鸣点在于对儿子深深的爱,妈妈爱儿子,爸爸也爱儿子,并且他们对儿子的爱一样真挚,一样热烈。正是出于这种爱,为了让比利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快乐地成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长,乔安娜最终决定放弃对比利的抚养权。

四、结 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基本元素,即基础,如果基础不和谐、不牢固,何谈整体的和谐和坚实……对全国国民进行婚姻家庭社会学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②所以,婚姻家庭问题不但关乎个人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面对婚姻与事业的冲突,置身于其中的现代人需清醒地意识到:婚姻也是一项事业,需要人们苦心、精心地经营,并且这项事业没有退休。当夫妻间不再有爱情,当婚姻走到尽头,离婚是双方摆脱痛苦与烦恼的方法,但在成人摆脱痛苦与烦恼时,应考虑如何保护孩子,尽可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最小的伤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 朱威烈:《看〈克莱默夫妇之争〉之后》,《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
② 宋烨:《婚姻家庭社会学研究新范式——评李克玉、张静著〈婚姻家庭社会学〉》,《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刘小晨.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桑玉萍.从话轮转换看《克莱默夫妇》中的父子关系[J].电影文学,2010(22).
[3] 王瑾.“妻子是什么?”——从《克莱默夫妇》到《时尚女魔头》浅谈美国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9(10).
[作者简介] 蔡红玉(1975— ),女,河北保定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姬振亭(1979— ),男,河北沧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