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阐述方略美术鉴赏教学中理由和解决方略题目

阐述方略美术鉴赏教学中理由和解决方略题目

收藏本文 2023-12-20 点赞:5710 浏览:162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上好鉴赏课成为每个美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鉴赏课程开展几年来,对以往鉴赏课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发现了些问题,也总结了些经验。望与广大美术教育者共同探索适应新课标的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 鉴赏 美育 创新 引导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育中的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从事鉴赏教学四年多来,发现了鉴赏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略,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在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不仅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加之很多教师使一堂美术鉴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看图作文课,这种授课方式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大大削弱了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审美功能。
问题二:课堂内容过于单调和形式化,作品过于抽象与现实生活脱离太远,使中学生对于鉴赏课兴味索然。美术鉴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按教科书照本宣科或用ppt走马灯式的演示,我们很难让不具备美术基本常识的学生去理解和喜欢那些在我们看来之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教师再讲得不透彻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课失去意义,形同虚设。
问题三:授课形式千篇一律,作品分析没有侧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中每件作品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对作品分析往往“面面俱到”,其实就是没有重点,教师的“讲”贯穿整个课堂,忽略了学生的“赏”。致使课堂教学成为了“程式化”概念模式。
美术理论是渗透式的,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隐性的,长久的全面素质的一部分。成功的美术鉴赏课,需教师的引导,内容的生动,授课的精彩,学生喜欢且感兴趣,会在不经意中接受美术知识。建议采取的教学方略如下:
方略一:在美术鉴赏课中体现自主性。在美术鉴赏课中,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①让学生“有备而赏”。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缩短学生与鉴赏内容的距离,产生鉴赏的直接兴趣。②趣味引题,“乐”在“探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利用悬念、故事、谜语等中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乐趣。③创造氛围,先“赏”后“鉴”。播放幻灯片的同时,可根据需要鉴赏作品的种类播放相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仔细地品画十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④引导分析,总结体会。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从色彩,线条,表现手法,画面效果,带给人的情绪等,去细细的体味。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鉴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
方略二:营造轻松愉快的鉴赏氛围。①引“音”入“境”。“转轴拨弦两三声,末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检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②引“趣”入“画”。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分析作品,同时涉入些知名画家的经历与故事,名人轶事,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又迎合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充实和拓展课堂内容,获得理想的美育效果。
方略三:讲解有侧重,了解不同作品的独特美点。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开设鉴赏课就是要实现“眼高”,教师不仅需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作用于拓展内容的美术作品,题材内容上的选择更要谨慎。因为每件美术作品突出的美点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例如:在鉴赏法国画家达维特的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时,美点分析需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分析白石老人的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时,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和联想;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侧重介绍形象造型的相似与想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