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简论协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协同革新、打造办学特点重要途径选题

简论协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协同革新、打造办学特点重要途径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7777 浏览:207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招生就业模式创新、科研和怎么写作社会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所起的作用。据此指出: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实现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目标的协同和创新手段的协同;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职院校功能的创新,因而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办学特色
创新是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动力、活力和实力的源泉。协同创新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创新模式之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校企合作则是重要途径。对此,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该院一贯重视校企合作。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用资金,专项制度,专项规划、计划,专项考核办法。全院上下初步形成了校、企、行业、政府合作的共识和工作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2年11月止,与该院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含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下同)已达1150家,其中深度合作的385家。校企合作初步探索出一条“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途径,实现了学院、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和学生的“多赢”,形成了自身一定的办学特色。
本文拟以该院为主要案例,着重分析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些启示。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设课程,共编教材,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创新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怎么写作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四大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层次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专业设置和建设就成了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其专业设置和建设应该考虑以下因素:服从和怎么写作于国家“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或产业集群为依托;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为重要参考;以自身的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合作企业的资源为借助力量;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评价作为专业设置后评价的依据。在这些因素中,前两条是普遍要求,是共性的;后五条则是个性的。要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拓展差异化发展空间,关键就在这后五条。而这后五条的实施,离不开校企合作。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已初步探出了一条路。
课程和教材是支撑专业的基本要素。专业创新的核心也就在于课程和教材的创新。校企共建专业过程中,共设课程,共编教材,可以为课程和教材的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新问题,可以为课程、教材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产业、企业发展的新水平可以为课程、教材提供新标准;企业实践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教材提供新案例;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可以带来新视野、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课程、教材在适应企业需要、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出新”。

二、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还应有特别的要求:(1)市场触觉要更加敏锐。(2)对企业的认知要更加深刻。(3)动手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现场组织协调能力要更强。
符合这些条件的教师从哪里来?校企合作就是重要途径之一。这里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渠道。“走出去”就是学院教师到企业去接受培训锻炼。可以有很多方式,除了目前通行的“顶岗实践”外,到企业挂职、、跟班、调研,参与企业的有关活动,旁听企业的有关会议,集体与企业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研讨等,都是培养锻炼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一定专业理论素养的管理、技术骨干或专家到学校任教师。他们可以相对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也可以单就某一专题开设讲座;可以专门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就办学中的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意见,甚至可以成为校内专任教师某一方面的“带班师傅”。

三、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必须通过科学的实践教育去获得。因此,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直接影响着实践教育的成效,从而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真正的、不可替代的“第二课堂”。
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对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发挥多重作用:
首先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综合作用。行业协会是企业的集合体。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向行业协会转移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多,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强。抓住了一个行业协会,校企合作就抓住了一条线、一大片,可以大大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是发挥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实践作用。这是校外实习实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也是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一个最直接的环节。学生们在实习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利用企业的生产业务设备设施进行实操,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业务过程,能学到很多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普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通过实习实训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生产业务流程、接触员工、接触客户,这实际上就是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前的全方位的热身。
此外,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还可以发挥企业资源的支撑作用;发挥企业管理技术骨干的指导作用;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对教材的补充和修订作用;以及对毕业生就业的推介和对接作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

四、校企合办“订单班”、“定向班”,有利于招生就业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源匮乏,新生质量不理想。另一面,我国一系列促进中西部发展的政策,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农民工返乡就业潮。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打造一支相对稳定而又适用的员工队伍,成了不少企业发展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举办“订单班”、“定向班”,就成了双方的共同需要。
“订单班”、“定向班”都是为特定单位、特定地区培养特定专业人才的学历班。其运作模式,一般都是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根据用人方的特定要求,校企双方共同招录学生(或由用人方选送学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编教材,共同组织教师队伍,共同利用双方的设备设施开展实习实训,共同推进就业,共同进行全过程管理。上述要点,由双方签订合同予以规定。用人方一般会对学生在校期间给予一定的资助 ,学生则保证毕业后到用人方怎么写作一定时期。这由学生与校方及用人方签订三方合同,并由学生家长提供担保。
校企合办“订单班”、“定向班”,除了兼有前面所说的共建专业、共建教师队伍、共同开展实习实训的作用外,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招生就业模式的创新。由用人单位直接选送新生,在学期间有补贴,就业预期又有明确去向,这对一部分新生,尤其是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招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和零距离对接模式,既可以更有效地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区域经济,打造特色,助力学校的差异式发展,又同时起到拓展学校生源、缓解企业招工困难、扶持贫困学生的作用,实现了多赢。

五、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项目攻关,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怎么写作社会的创新

科学研究和怎么写作社会,是高等教育另外两项重要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既彼此独立,又有机联系。科学研究是怎么写作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怎么写作社会则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这两个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创新,也可以大有作为。
我国的经济和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因此,注重科技开发,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迫切愿望。但是,对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单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资源毕竟有限,成本也不经济。于是,“产学研结合”便成了流行的路径选择。不少企业更是进一步探索出一种模式:通过契约形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这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它可用的社会资源,建立自己的“没有围墙的技术开发中心”和“编外智库”。其操作方式一般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整合校企双方和社会上的可用资源为手段,以市场运作为基本机制,以双方签订的合同为保障”。对企业来说,这是一条起点高、起步快、成本低、风险小的途径。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高校,其科技成果往往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因而更受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欢迎。而校方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前期有利于项目和课题的筛选,中期借助企业的资源有利于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特别是在小试、中试环节,企业资源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期则有利于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评价鉴定。对校方来说,这是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创新。
在怎么写作社会方面,校企合作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除了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技术怎么写作外,还在项目策划与论证、企业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产品销售等诸多方面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怎么写作,受到好评。

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校企合作也可以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开出一片新天地。
下列机会和渠道,都有助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学校师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与企业员工广泛接触,通过双方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感受企业文化;从企业聘任的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通过授课和指导,传授、灌输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双方密切交往,互相参加对方的重要活动,对彼此文化耳濡目染;“订单班”、“定向班”把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列入必修内容,并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校企共建专业、共设课程、共编教材,这些专业、课程、教材更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结晶。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都是价值观。两者在交融过程中必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里有正面效应,当然也可能有负面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在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扬弃旧义,创造新知”。这样才能保持两种文化的“嫁接优势”,才能保证以先进企业文化促进高校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在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中,以下几种观念尤其值得现阶段高校予以吸收和借鉴,以丰富校园文化,并用于指导办学实践,教育培养学生。
一是责任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也随之逐步强化。“对一切利益相关者负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投资者负责,以产品和怎么写作对客户负责,以偿债行为对债权人负责,以就业、纳税、保护环境、支持公益对社会负责,以提供全面发展的条件对员工负责……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行动。高校要办成“人民满意”的高校,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欢迎的大学生,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观念。
二是团队观念。分工合作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基本特征。企业几乎每个产品、每项业务,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所以,团队精神是所有企业文化的基本点之一。而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部分教师团队观念相对比较淡薄。这与建设现代化大学、培养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大学生的要求显然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强集体主义的教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育外,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教师学生到企业去,直接经受团队精神的陶冶。
三是务实观念。在当下浮躁之风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及学生急功近利,不屑于干实事、干“小事”,不甘于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这股风气,严重阻碍着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也严重阻碍着高校发展中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练实功,出实招,下实劲,干实事,谋实利”的氛围,将给予高校师生形象的教育和严格的锻炼。
四是市场观念。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观念是企业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点。其要点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要点二是等价交换,要点三是公平竞争。市场观念可以引导高校借助市场机制去筹措和配置办学资源,按市场的需要去培养人才,通过市场手段去转化教学和科研成果,并着力创造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市场观念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市场的特点去进行修炼,使自己真正成为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人才。
五是效率观念。这里讲的是广义的效率。企业的基本使命是争取用尽可能少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所以,真正的企业效率不单追求数量和速度,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效率观念,对于高职院校强化执行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可以有效地实现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目标的协同和创新手段的协同;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职院校功能的创新。这无疑是一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条打造办学特色、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条有助于“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
[3]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4]粤府办[2012]10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Z].
责任编辑 朱守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