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艺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艺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29107 浏览:1330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引起学生的意向,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指明学生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意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借助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探讨,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的提问现状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提问技巧。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想象力。然而,在当今教学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少之又少,他们的课堂不检测思索、信口乱问、故弄玄虚、形式呆板,这样的提问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感。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问题太碎:一些教师将好端端的整体性课文册碎提问,本希望以多取胜,不料,经老师嚼碎的课文韵味全无、美感全无,学生犹如嚼蜡,于是学生的感觉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沉闷?
2.问题太浅: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是表层性的,多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udooo.com

是不需要怎么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多是字面内容,十分浅薄。比如有的问题多是问课文的前半句,学生只需回答后半句,这样的问题随着课文一串就可以答出来,平淡乏味,无需动脑。这样的问题设置过多,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检测象,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很强,肯定不能引起学生认真动脑、积极思考的兴致。
3.问题太干:教材中选入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优美的形象、丰富的哲理、无穷的韵味,如朱自清的《匆匆》,马晨明的《藏戏》,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等。但课堂上的不少提问却充满着“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分一下段,概括中心思想”,这些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过此类问题并不是绝对不能问,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而是不能问太多,不能千篇一律。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对于教师设置问题存在的“干、浅、窄”现象,学生不用动脑答案就己经得出,答案既成定局,学生没有回答与思考的积极性;“冷问”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严肃有余、热情不足,学生敬而远之,不敢冒然回答。至于“盲目问,,.,问题本身脱离对象的实际情况,学生不会答。因为教师不能从课文的角度提问,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问题,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不是通过引导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单纯的就问题而问,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果注定失败,学生的积极性丧失,课堂怎能不沉闷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技能提高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大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该是“循循善诱”,要运用“扣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拽;要激励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做结论。因此,课堂提问确实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知道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都包含着活生生的形象、丰富的内涵,一旦学生进入了课文中的情境,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时,它们的兴趣最浓,受感染最深。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和角度,使问题提得巧,要力求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三)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例如:在学习了《白杨》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白杨”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联系起来呢?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学习了《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有胆有谋之后,可让学生思考:三国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怎么样?能具体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吗?这几个发散思维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问题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
赵景瑞:《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版。
王宗海:《有效教学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3]谭文丽:《对话的艺术》,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