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走出教辅资料误区结论

走出教辅资料误区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3287 浏览:96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何让孩子的书包再轻点,社会关注度很高。因此,“减负”首先要从“减辅”做起。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分析了两个误区:1、求多不求精,学生负担过重;2、家长期望值高,学生负担过重。并针对存在的现象阐述了走出教辅资料误区的方法: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研究。二、课后重点辅导,教给学习方法。三、正确使用教辅,切勿乱写滥用。引导教师、家长、社会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减负减辅走出误区
何谓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者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尝试。企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但在事实上,很多原因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地呼吁:中小学生应该“减负”。那么,如何让孩子的书包再轻点,锻炼和休息的时间再多点,社会关注度很高。在调查中发现,选择教辅已相当普遍,“减负”首先要从“减辅”做起。
教辅资料是指除教材之外的其它辅助教学资料。教辅资料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和学科素养的作用。但现实中教辅资料的使用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求多不求精,学生负担过重。

近年来,虽然国家提倡并推行素质教育,提倡教育理念革新,提倡教育方法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追求“题海战术”,盲目地引导孩子们购写教辅用书,根本没必要。很多学生现在的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让其完成课外的教辅作业,不仅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

二、家长期望值高,学生负担过重。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不得为学生统一购写教辅书。但很多家长主动带孩子去写教辅书。学校减压了,家长不应给孩子“加压”。对一些家长而言,写教辅书似乎成了一种心理安慰,总觉得写得越多心里越踏实,孩子不停地做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考入理想的重点学校。事实上,教辅书宜精不宜多,家长们如果盲目给孩子写教辅书,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走出教辅资料的误区,作为社会、教师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

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研究

走出教辅的误区,对于教师而言,关键是要把握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专心听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课内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备课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既要备知识、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还应备现实生活、社会背景等等。教师只有拓宽了知识层面,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艺术,融入了感情,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适应现代学生思维的需求,才会吸引住学生求知的眼神,只要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孩子们才会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而且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的知识网条例清新,记忆深刻,并能融会贯通。如此采用高效的课堂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想,这远比用大量的教辅资料弥补思维的不清效果要好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吧!

二、课后重点辅导,教给学习方法

学生中,优秀学生学习轻松,因为他们学习习惯好、学习方法得当。而中等生、学习困难生,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自身智育发展等很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效果较差。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一些耐心、爱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或正面引导、或侧面点拨,树立其自信,教给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一点一点进步。从基础抓起,分层进行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课后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此下去,何愁教育质量不会上新台阶呢?这比你一刀切式的教学更有效果。

三、正确使用教辅,切勿乱写滥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好习惯、学习兴趣更为重要。如果过早搞题海战术,会让孩子厌学,效果适得其反。过度依赖教辅书,会导致学生上课听讲不专心。其实,只要学生能够专心听课,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就足够了。而对毕业班的孩子,家长挑选教辅书也应该依据孩子的情况,哪一科弱一点,可以选正规出版社组织优秀老师编写的同步练习,适当补一补。也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有趣的课外读物,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同一类课程,学生的教辅上练习的内容相似或局部相同,有时甚至完全相同,让学生重复性的进行练习,显得教学缺乏科学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需要的教辅材料,必须是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对教学有益的。应建议学生去选择拓展型的、课外知识补充型的教辅。教师、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尽快走出教辅资料的误区,帮孩子们减轻学业负担,还孩子们一个自由的天空吧!或许还会培养出第二个爱迪生。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思考,营造氛围,引导孩子们从“要我学”真正走向“我要学”,这才是教育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