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高效课堂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学士

高效课堂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学士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6891 浏览:224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大力推行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高效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我们必须要做好小组建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课堂上动与静的关系,独学与对学、群学的关系,大展示与小展示的关系。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主体;动与静
在教育理念色彩斑斓、教学流派层出不穷、教学模式眼花缭乱的今天,让教育洗净浮华、返璞归真、回归教育的本真成了基层教师的期盼。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中。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防止教育资源出现 “隐性浪费”,遏制教育教学上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建设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追求。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也一直在探索着高效课堂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尝试,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建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小组的建设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小组的高效,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单元,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
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中,要对自己班上的学生做仔细深入的了解,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做全面的了解,并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
1.关于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教师的助手,是本组学生的学习领袖、学习英雄。因此,必须要选态度积极、学习习惯好、学习管理能力强、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的同学担任。他的职责是组织好每节课的自主、合作学习,负责小组作业的收交,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组员,实现 “兵教兵”。
2.建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六人一组,科学划分,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同时设置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等。

3.分工:要求各个成员承担一定角色,担负一定责任。

二、教师的摆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要有所改进:课堂时间主要由老师占用变为由学生主要使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用,学生只有在拥有充足的时间之后,才能充分地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教师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善于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环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教师讲解释疑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教师要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一定不要做;学生不能做到的,教师要启发、提醒、指导学生会做,从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三、动与静的关系

高效课堂强调“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必须对此正确理解。“动”可以具体化地理解为,学生主动地思考和积极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静”包括学生的静读、静思、静练、静悟等,也包括教师静静地倾听。动为静作准备,静则是动的延伸、沉淀和吸收,是“识”的过程、“悟”的需要,是达到学习最高境界的必然。高效课堂需要“动”,因为课堂的“动”,会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以及学习的快乐,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同时,课堂教学也需要“静”,因为安静能够营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考地深入。教学中如果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却很少参与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而“静”多“动”少,学生则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地利用“静”的时间。所以,外动是形式,内动是根本。

四、独学与对学、群学的关系

独学就是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基本问题的学习方式。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加以解决。此时作为教师要关注每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通过独学环节,学生初步解决导学案中的部分知识,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先跟自己的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仍未解决的,再在小组内集中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加大解决力度。所以说,对学、群学以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为主。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五、大展示与小展示的关系

小展示就是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大展示”就是教师根据小展示中的问题,归类共性问题,进行全班大展示。如果教师经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小展示”都对,就再不需要“大展示”了。课堂的一切决策,都取决于学情。“大展示”要选择共性问题,其次展示要注重生成的价值性,漫无边际的展示不可取。
总之,今天的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研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因校情、学情不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科学试验,批判地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携手共进,开拓进取,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