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利用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利用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12069 浏览:474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身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体味着政治教学的尴尬:它没有语文英语遣词造句的优美和韵致,赶不上物理化学的周密与严谨,比不了历史地理的传承和稳定,留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永远都脱不去说教、空洞、枯燥和单调的印记。事实上,这里既有政治学科教材和知识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和我们政治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化与封闭脱不开关系。当然,时至今日,政治课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激荡和推动下,人们强烈要求政治可教师在教法上求新求变,激发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和学习兴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爱因斯坦则更加简洁地道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所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科学大师、教育专家们的这些至理名言,都要求思想政治课要寻找新的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路子,开创科学有效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案例教学法走进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日益得到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说起案例教学法,其实并不新奇。它最早源自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学中。而引入中学教学后,则是通过案例的真实性及其与政治课教材知识内容的切合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更是通过学生和教师同参与对案例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原来的空洞说教改弦更张,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与教师共同建构了富有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如今,人们普遍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常常指出,案例教学法在新课导入中能提升学生注意力、引入正题快;案例教学法倡导群体思考,超越了问答式教学只能一问一答受众面过于狭窄的局限;案例教学法提倡科学探究,有较大的开阔性,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数据、图表、事例等及时做出知识判断,提高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无可忽视的优势广为师生称道。
案例教学法固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其操作也是需要严谨与稳重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盲目追求各类案例的“新、奇、巧、乐”,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在案例教学法落户于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这些年来,此类教学误区并不罕见,促使人们的深刻反思。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择和使用好案例,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与研究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渐渐悟出了一些心得:案例的选用要得宜,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案例,正确使用这些案例,有的放矢,注重教育性、典型性和时效性。

一、选用案例要以正面为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考虑到学生的政治素养还很不成熟,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力还缺乏稳定而正确明了的标准,选用案例时应以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为主,慎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案例。这并非对现实的回避,而是基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考量。高中学生正值价值观转型和养成期,过多涉及负面、消极的材料,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陷入混乱,不利于学生树立和巩固社会主义信念、不利于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不利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损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运用案例时必须把握方向,弘扬正气,歌颂正义,用积极的典型的例子去鼓舞学生。

二、选用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

如教授“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时,可举“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冰岛国家财政濒临破产”和“我国东部沿海中小型外贸公司停工破产数字直逼破万”的例子,以证明经济全球化可以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运用这些时政新闻,可以切中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去思索,在思索中学习。

三、选用案例应讲求生活化和趣味性

只有讲求生活化和趣味性,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在讲解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职能时,对于其“提供社会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就可以结合报章报道的某市将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全面整改后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政府职能中怎么写作的一面。这样,通过发生在、存在于学生们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明白看来深奥难懂的道理,是学生感到很亲切,进而增强了学习信心。

四、选用的案例还应“轻、薄、短、小”

高中政治教学具有时间紧、难点多、题量大等特点,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宜长篇累牍、铺垫过多。须知,案例不过是为了合情合理地引入学习正题而搭的一把梯子,这把梯子宜短不宜长、宜直不宜曲。抛出教学案例的时候,过于精细化,拘泥于原事件的具体细节,都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忠于原例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提炼、概括与取舍,确保其短小精悍。

五、选用案例要“去粗取精”,可以反复运用,“从一而终”

这指的是选用案例的时候要重视采用经典案例,且同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多次、多课程、多角度、多学科使用。这是笔者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技巧。印象最深的有一个关于“月饼”的案例。每年九月高一新生开学讲解经济学,总要从“商品”这一概念开始。恰逢此时距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不远,于是笔者在帮助学生区分“商品”与“非商品”概念时,总是喜欢以“母亲做给你吃的月饼”和“商店里卖的月饼”为例,帮助学生明确前者虽是劳动产品,但并非用于交换,自然就算不上商品,而后者存在交换关系,就是显而易见的商品了。进入商品的学习时,笔者依然以月饼为例创设情景:“每年的中秋节以前,月饼售价高昂,而中秋节一过,商家又忙着减价抛售月饼”,以此说明供求关系对于月饼售价的影响,用“月饼售价再高也很难卖到百万一枚,减价拋售也不会一分钱一个”,以此说明暗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对商品起着决定作用。紧接着,在教授消费与消费观时,再次以“月饼”为案例引入教学:“不同的人在购写月饼时反映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如购写豪华包装的月饼有违求实消费和绿色环保消费观,美味的月饼想吃就可以购写,反映了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一个安利的多次使用,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熟悉感,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传承性,常常提起某一个经典案例就能够顺藤摸瓜忆起整个教学体系。

六、使用案例要讲究时机

一般来说,一节课上使用案例占的时间和案例的使用次数不宜过长和过频。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的兴奋点在一段时间内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奋度,掌握“15分钟规律”,即一般说来每堂课学生学习15分钟后学习兴奋度就会有所下降,来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探索,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七、使用案例要明确教学主体,切勿主体错置

切不可将案教学法作为灌输式教学的又一种而忘记了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末倒置。教师讲解得天花乱坠、自以为一气呵成,学生却在昏昏欲睡、不明其故。这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要负责案例的选取和抛出;是营造者,要营造适于讨论的教学气氛;是指派者,要了解学生,指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是评价者,适时地给予学生以评价和鼓舞……所有这些都是事实,教师却唯独不是教学的主体,而这一切,都是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怎么写作的,教学旨在调动他们的求知需求和能力。
八、案例教学还要讲究“有所用、有所不用”
案例教学法毕竟是一种教学形式(模式),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怎么写作的。案例的使用与否和是否得当,还是要以当堂教学的需要为依据,当则用,不当则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射虎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课标在其中所述的“生活题材”,实质上就是本文所指称的“案例”,可见案例教学法于新课改新课标一脉相承,值得我们潜心推进,切实发挥其显著的优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