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过程有效性封面

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过程有效性封面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4340 浏览:12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早在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总结会上,崔峦老师就为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指明了方向。老师们虽然领悟了实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时仍不知如何去做,所以到现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仍然只是愿望。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对真正的还课堂给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定标,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改变语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自由主义”现象,使语文教学达到规范化、具体化,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课标为引领,实现科学定标。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起导向作用。教师在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宗旨。教学目标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二)基于《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目标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不如说“朗读课文,读出语言的生动和词句表达的感情”。后者所用词语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如“朗读”、“读出”等。而前者所用的词语“体会”、“感悟”则是模糊、不易操作和检测的。

二、生本课堂,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体现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效性研究,我深刻地认识、体验到教学做到实效性,也就意味着我们做到了回归生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具有理性生命,也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语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语文之道,追求的是实效性的境界,只有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让学生释放生命潜能,展现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 福建: 福建教学研究, 2002增刊.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