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有关于本质注重宏观教学,展现知识本质

有关于本质注重宏观教学,展现知识本质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21853 浏览:966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6.1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本质是整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将整式变换成乘积的形式,对今后研究整式方程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求解的有效方法。其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应该重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体会感悟到这些知识技能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起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在概念课上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开了一节“因式分解”的概念课,在“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面作了探索,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过程简录

1.问题引入,激起悬念

问题1: 快速算一算1012-992
此时,课堂上没有学生能快速报出答案.
师:好,等学了本节课内容,相信每位同学就可以快速报出答案了。
问题2:填一填2×3=?
师:这是什么运算? (齐答:乘法运算)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数字

2、3替换为单项式a和多项式a+1,结果是多少呢?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
师归纳提升:

2.观察对比,得出概念

问题3:小学里,我们一定遇到过约分问题:如6/2,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6转化为2×3,从而达到约分的目的。而在代数中,我们也常常需要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的积。
如∵a(a+1)=a2+a ∴ a2+a=( )( )
同理
∵(a+b)(a-b)=a2-b2
∴a2-b2=( )( )
∵(a+1)2=a2+2a+1 ∴a2+2a+1=( )( )
师:观察右侧这些等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
师归纳提升:
问题4:比一比,左右两列在运算和形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a(a+1)=a2+aa2+a=( )( )
(a+b)(a-b)=a2-b2a2-b2=( )( )
(a+1)2=a2+2a+1a2+2a+1=( )( )
师:左侧这三个变形称为整式的乘法运算,那么右侧这些变形我们把它称为因式分解。出示概念的三个条件:①左边:一个多项式;②右边:几个整式;③积的形式

3.辨析练习,挖掘本质

问题5:辨一辨: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①a2+a= a(a+1);
②(a+3)(a-3)=a2-9;
③x2-3x+1=x(x-3)+1;
④;
⑤;
⑥4x2+4x+1=(2x+1)2
学生:回答⑥正确。改为⑦4x2-4x+1=(2x+1)2,因为左右不相等,即“=”不成立。师:因此,有时候在判断是否为因式分解时,我们还需要检验一下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4.例题解析,深化概念

例1: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重点)
⑴X2Y-XY2=XY(X-Y)
⑵2X2-1=(2X+1)(2X-1)
⑶X2+3X+2=(X+1)(X+2)
师:问题的关键,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即“=”成立?困惑在哪?
学生:通常从左边着手,而此时从左边无从下手。
师:换一种解度,可否从右边开始呢?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右边是乘法运算,我们所熟悉的,能解决的。

5.变式练习,巩固概念

(1)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①m2+mn=m(m+n) ②a2-b2=(a+b)(a-b) ③x2-x-2=(x+2)(x-1)
(2)计算 :①872+87×13 ②1012-992=?

6.点拨提升,加强体验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以及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而唯独没学过多项式÷多项式 。而今天的因式分解将帮助我们解决多项式÷多项式的运算。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因式分解。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如何进行因式分解?

二、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展现来龙去脉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教材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页半不到。但笔者并没有孤立的去上这节课,而是将这节课的内容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知识进行了联系。首先,与已经学过的知识“整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本节课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整式的乘法入手,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从而,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这样可以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串连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可以用乘法运算来检验”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其次,与未学的知识之间也有联系,如多项式÷多项式的运算。在课堂,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上一章整式的除法运算中,我们只学习了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但是没有解决多项式÷多项式的运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全面地看待整个知识体系。

2.点拨例题到位,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本节课的范例:例1: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重点)
(1)X2Y-XY2=XY(X-Y)
(2)2X2-1=(2X+1)(2X-1)
(3)X2+3X+2=(X+1)(X+2)
其中,第(1)小题的目标:通过判断,使学生找到“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的方法”关键是等式的左右是否相等。第(2)小题学生不能直接判断

源于:www.udooo.com

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时,通过思考,得出“从左边到右边”行不通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右边到左边”。接着进行板演,规范书写。第(3)小题让学生之间动手,模仿第(2)小题操作。通过这样的步骤,化简难点,做到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本节课开始提出问题:不用计算器,你能快速算出1012-992?激起悬念。此时,没一个学生能使用简便方法求出答案,从引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到本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带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同时也使整节课首尾呼应。另外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如实现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到目标2:“用乘法公式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当学生辨析4x2+4x+1=(2x+1)2正确之后,立即改为4x2-4x+1=(2x+1)2是否是因式分解。从而不露痕迹地引出了如何判断因式分解是否正确这个环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