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理论 >阐述新闻新闻摄影,请用新闻眼睛去拍摄!

阐述新闻新闻摄影,请用新闻眼睛去拍摄!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34570 浏览:1585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很难想象,一张没有新闻图片或者新闻图片质量低劣的报纸会是什么样!图片在新闻报道中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是报道的装饰品,在描写特定的新闻事件时,要想将现场完整地、细致入微地再现给读者,恐怕唯有好的新闻图片能担此大任。
作为摄影记者,镜头所向之处必为新闻事件的焦点,如果拍到的全部是些粗制滥造之作,图片不用也罢。因为它不仅不能为新闻起到说明作用,反而会令文字部分大大地减分。笔者认为,烂图的形式有好几种,但细分出来无外乎三类:无新意、效果欠佳和过检测的摆拍。下面笔者就这三类图片作一些粗浅分析。
创新,不是光喊口号
新闻的角度是指新闻的切入点,也同样适用于新闻摄影。一个全新的角度会让原本枯燥的新闻变得生动和易于阅读。举个例子,会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报道,纵观十年前的各大报纸,几乎全篇一律是从远处抓一张大场面,画面上万人正襟危坐聆听台上的人讲话,场面严肃,气氛庄严。如果记者不从中寻找到新的角度,这种图片重复拍上几百次都不会拍出什么新意。近几年来,很多摄影记者开始挖掘会场以外的花絮,尤其是每年的,怎么写作人员的着装、明星人大代表的一颦一笑、摄影同行手里的长短炮,无不成为摄影记者镜头前的好图。当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然,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图片太不严谨,更谈不上有新闻性。
笔者对此曾进行过深入地思考。诚然,事关国家发展的重要会议的确要严肃、认真,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读者是老百姓,他们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更乐于关注那些相对轻松的东西,当一些无关痛痒的花絮夹在枯燥的新闻报道中,会让新闻本身更易被普通人接受。在这里,记者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花絮要适量地运用,一旦过多就会喧宾夺主,使新闻分不清主次。
效果,取决于人
很多年轻记者认为,新闻摄影和平时拍照片没什么两样,以为拉一个近景就叫做特写,拍一个远景就算大场面,至于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感光度高低、镜头焦点……所有的技术活交给机器去做,毕竟现在的相机无论是单反还是卡片机都有自动模式,记者只需按一按快门就算大功告成。其实每张好图的得来绝非偶然,背后蕴藏着记者深厚的摄影功底。
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记者掌握丰富的摄影理论和拍摄技巧,更需要记者拥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说得再深入一些,它涉及到画面的构图、对光线的理解、动静对比的运用、虚实的把握等等,就是专业摄影记者也不敢保证张张出好图。
摆拍的可取与不可取
摆拍不是不可以,每年的各大新闻奖上,摆拍图片获奖的实例不胜枚举。从某个层面上讲,摆拍是在记者刻意安排下采取的拍摄方式,所以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是,如果摆拍运用得当,也会让图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天下》杂志在第202期刊登了一组名为《爱情车间》的图片:数对新人身穿婚礼礼服,以自己工作的车间为背景进行拍摄。白色的婚纱和略显陈旧的机床、天车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实地表现了年轻一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比抓拍更优秀的效果,这就是一种设计精心的摆拍,反映出记者内心想要表达给读者的内容和意境。
再举一个反例,2012年11月,网上流传出一组摆拍的新闻图片。其中,有几张是反映部队在野外生存训练的:士兵在河里捕鱼,但是士兵手中的鱼是产自海里的带鱼;另一张图片是士兵在深山捉一只红眼的白兔,有网友对此调侃道:“浅水捞带鱼,深山捉家兔。”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一个摄影记者要走得更远,除了懂得怎样拍好图片、选好图片,更要发自内心地尊重新闻,用最平直的目光,从多个角度去洞悉新闻事件幕后的东西,用头脑分析其本质,去发现其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样,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才会展现在读者面前。
责任编辑:白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