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则在翻译等效原则在《浮生六记》中运用

则在翻译等效原则在《浮生六记》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10 点赞:31698 浏览:1450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翻译等效原则要求译文作者把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语言魅力转译到目标语言中,使译文读者也能够像欣赏原作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体会原文作者的优美的文学语言,体验原作的文学魅力。本文结合林语堂英文译本《浮生六记》中的实例,来具体阐述等效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等效翻译《浮生六记》翻译策略
:A
一等效翻译原则及其理论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译作是否优秀的根据之一,就是看译文作者能否把原作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语言魅力转译到目标语言中。这样就可以使目标语国家的读者阅读译作时就像欣赏原作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学作品形象,体会原文优美而生动的文学语言,从而在译作中深切感受到原作的文学魅力,达到最高的翻译境界,那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译作在源语言国家所起到的功效和在目标语国家所起到的功效是对等的。所以,等效翻译原则在翻译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先从源头上把握等效翻译原则的理论,才更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文学作品翻译中把握等效翻译的原则。等效翻译的理论最早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是由A.F.Tylter在17世纪的时候提出来,其主要观点是原文作品中其基本的思想观点已经完全转化到译文作品中去,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跟原文都具有清晰的思路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其后,前苏联著名翻译家A.V.Fedorov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必须自然流畅,在功能上必须符合目标语国家的使用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译文在语言表达和文学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翻译文本等效性的原则。著名翻译家J I.C.Barhudarov却认为,一篇优秀的文学译文作品应该把原文的基本内容准确无误地转到目标语中,当然,把原文的基本内容转译到目的语中,并不是把原文百分之百地等价转译过去,而是在基本内容上相对等价地转译到目的语中。
著名的文学翻译家Eugene A.Nida所认为的翻译应该是译文作者在原文的基础上用对等的语言把原文的基本内容转译到目标语的过程,也是译文作者在忠实原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目的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对译文语言的再创造过程中,Eugene A.Nida注重译文和原文在创作意义和创作功能上的对等,这种对等并不是数学意义上具体的数字相等,而是在表达意义上相对的相等,或者说语言表达上的功能相等。翻译界一个著名的等效理论翻译家金堤,在认同Eugene A.Nida独特的等效翻译视角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等效翻译观点。他认为,翻译对等的理论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文学作品,比如在文学作品上就是特例。因此,他认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采用等效翻译的原则。他认为等效翻译应该是译文作者在把原文转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目的语对目的语受体的影响在效用上,和原文文本对原文受体的影响是相同的。当然,这里的影响相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概念,也就是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和原文对读者的影响,其效果是接近的。在等效性翻译原则中,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翻译文本在类型和表达功能上都会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但是,只要相对于原语对原受体而言,目的语能够从目的语上获得大致相同的文学作品在主要精神、具体的事实和主要环境氛围等方面的信息,其翻译的效用就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等效的。另外,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也对翻译等效性原则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他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以原语作为文本重点,以作者为中心,以词和词组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而交际翻译以译语作为文本重点,以读者为中心,以句子或段落作为翻译单位,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等效翻译,交际翻译十分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因此,总体来说,交际翻译比语义翻译更易达到等效性。
《浮生六记》是著名文学家沈复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作的自传体小说,作者在小说中以他们夫妻为主线,用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其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他们夫妇云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览作品,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文学品位。沈复在生活情趣上的艺术追求与林语堂的艺术化的生活态度观不谋而合,成为林语堂生活的样本,艺术向往的塔尖。所以,在林语堂先生的众多英译作品中,《浮生六记》英译本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翻译水平极其高的一篇作品。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文散文作品,其简练优美而委婉含蓄的语言,对文学形象以及作品精神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因此,林语堂在把它翻译成英文时,大量地使用了等效翻译的原则,把文言文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雅致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崇高的艺术生活追求等效地转译到英文中去,使国外读者在阅读英译本《浮生六记》时,像中国读者一样有活动清晰的文学形象和强烈的领悟。因此,通过结合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等效翻译原则的应用,为各位译者提供借鉴、提高大家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
二等效翻译原则在《浮生六记》中的应用实例
1译文与原文在目标受体的影响相同
等效翻译原则要求译文作者在把原文转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目的语对目的语受体的影响在效用上,和原文文本对原文受体的的影响是相同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林语堂对书面中“浮生”一词的等效翻译。林先生把“浮生”一词翻译为“Flotaing”,可谓是相当准确。把中文里的“浮生”等效翻译为英文中的“Flotaing”,把源文语言表达上的逻辑意义以及源文所暗含的情感意义都准确地用英文中的“Flotaing”准确表达出来,同时,还把原文中“浮生”一词的内涵以及作者个性、人生审美态度、写作的背景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涵盖了进去。一个“Flotaing”准确地把原文中的作者到处游玩的情景,以及作者漂泊不定的一生,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安以及浮躁,还有作者对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慨表现出来。相比用其他词语,用“Flotaing”一词,对原文情感的表达以及读者对文本的感受要更加委婉含蓄、简洁有力。除了原著书面上的等效翻译外,让我们来继续看看其他章节上标题上的翻译案例。标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浪游记快”。“乐”、“趣”、“快”的意思相近,在很多场合中是可以相互转换,还可以进行相互间的组词,比如,“乐趣”和“快乐”。由于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字、词在不同的情景下其意蕴异常丰富,表面上看,这三个字十分相似,实则反映了中国文化丰富的神韵。林先生国学功底和翻译水平都很高深,他把“闺房记乐”翻译为“Wedded Bliss”,在这里,Bliss表达的是极乐、至福的意思;他把“闲情记趣”翻译为“The Little Pleasure Of Life”,显然,Pleasure表现出了愉快、欢娱的意境;而“浪游记快”被林先生翻译为“The Joy Of Trel”,充分表达出了一种高兴、喜乐的心境。极乐、至福,隐含的文化神韵是中国是家的天下,家的幸福、夫妻间的恩爱,才是人世间至高的幸福、快乐;愉快、欢娱蕴含着闲来无事尽情享受其中的恬静与安逸;而愉快、欢娱体现了中国道家的无为境界,云游世界、饱览大好祖国河山,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欢快。在这里,林先生抓住了汉语近似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字韵表达,巧妙地抓住了英文中的等效词,准确地把原文中的神韵转译到英文中,使读者深切体验到了中国田园文化的闲情雅致。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