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摄影摄影三剑客、郎静山和台湾近代摄影封面

摄影摄影三剑客、郎静山和台湾近代摄影封面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1891 浏览:466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1945年日据时期的结束,台湾的摄影步伐也紧随着时代的更替变换着。然而,在此之前,约一个世纪的近代摄影在台湾社会是如何展现它的魅力,又如何影响着一代追梦人?同时,他们又怎样在摄影这样一个新鲜的土地上耕耘着?本文着重讨论个人对台湾近代摄影主流与摄影三剑客(张才、邓南光、李鸣雕)和郎静山之间相互影响的拙见。
关键词:郎静山;摄影三剑客;台湾近代摄影;集锦摄影;沙龙摄影
1005-5312(2013)05-0138-02

一、台湾摄影术的引入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割让日本五十年,从此,在这个漫长的日据时代,摄影术因祸得福的在台湾传授和普遍化。台湾不像大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没有故宫、长城这些古老的地标,人为雕琢的痕迹从日剧时期才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此时,从日本引进的摄影术也成为新鲜玩艺儿,开始被一批批好奇者关注起来,掀起了民间学习摄影的浪潮。台湾人开始向日本摄影师学习,台湾的士绅也开始和日本士绅结友,而这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弹丸小岛哪里容得下这些对摄影如痴如醉的追随者,于是,他们开始赴日留学。台湾人为何对摄影如此着迷?单单是好奇而已么?首先就人类历史而言,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是晚近才发展起来的,它的写实性恰恰呼应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向。在绘画的各种派别中,印象派的兴起难免是受到的摄影术的影响,写真派画得再逼真也比不过一张照片。台湾人也看到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初,已经不能满足那些热衷于审视社会的艺术家们了。再从政治方面讲,日本帝国对台湾统治五十年的历史造成了台湾的文化断层,使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潮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而这些思潮也必须经由日本人传入。日本人带着从西方学来的摄影术到台湾,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绘画以外的一种新艺术蓬勃起来。

二、三剑客与台湾近代摄影

张才、邓南光、李鸣雕就是赴日留学的三位摄影大师,他们用自己各自的方式忠实地记录台湾早期社会人文影像。都是不同程度受“新兴写真”①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三位摄影爱好者,各自描述着这个客观的社会,作为业余摄影家的他们开始热衷于这种纪实摄影路线。从他们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可以看到一个社会此时此刻的状态,可以看到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人们甚至是人们的内心。
是近代台湾影响了他们镜头里的的世界,还是他们影响了这近代台湾的摄影?笔者认为时代和人必须是相互影响的。当时的写真馆②大受人们的喜爱,但无非也是日本所一向流行的不痛不痒的沙龙风格,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必须看到这个社会上的种种客观存在的东西,那些因战争和高压政治下的种种苦难,它们叫真实。什么样的时代赋予人们什么样的精神,台湾在这个时代还没到达享受唯美的时候,它需要的反而是更多可以真实记载和反映现实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讲,郎江山表现得差很多,而三剑客正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影响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从另一个角度讲,不能否认他们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摄影。想想一个问题,何为“老照片”?对世人来说,直接保留了最实际的历史视觉印象,是故不妨以“历史影像”,来指称这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摄影作品,较为一般通俗的说法就是所谓的老照片。③所以,我们唯有透过对老照片的阅读,才能得以连接诸多无法传递的历史记忆。这也恰恰是因为它真实的力量。张才、邓南光、李鸣雕三人记录了台湾当时的历史人文、风俗民情,他们在于了解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工作与游戏、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这样的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摄影是具备力量的,它足以引领当时的摄影潮流,他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台湾摄影起步时期重要的带领者与实践者。
在纪录片《世纪的容颜》④中提到,邓南光的摄影理念是求真,张才强调“影心”⑤,李鸣雕看重“照相”,即有照才有相。张才说过:“个人摄影理念,向喜直接拍摄,力避仿造性描绘,常凭直觉对事物做主观之诠释或造型之表现,或显示隐喻性幻想,或写出象征或影响,或作忠实之记录。”何潘在《现代摄影欣赏》中也提到“因为一种艺术媒介,如果越能运用独有的潜力与可能性,便越能实现价值。所以写实摄影家竭力找寻摄影本身所独有的潜力,而加以发扬光大。”
张才、邓南光、李鸣雕他们都是以实践为根基,用深入的观察力和广博的理解力各自表现自己镜头下的内容,最真实的捕捉社会的容貌,弃“虚伪”存“真实”。我想这也是他们被称为「摄影三剑客]的原因吧。动荡的时赋予了他们独特的方式审视世界,而他们也同样的还给这个时代以真实。让往后一批批摄影家忠于真实。
时代和人,谁又能分清到底谁影响了谁呢?

三、郎静山与台湾近代摄影

谈及郎静山,颇感很大的压力,无论是网络还是书籍,对于郎静山的评价,大部份都是赞颂和尊重的。一个世纪的摄影神话、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一代摄影大师等等,溢美之词比比皆是。但在学术界,对于郎氏的评价,却不仅仅限于赞颂他的丰绩大业,很多学者也进行着不留情的批判。纵观郎静山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确实拥有精湛的暗房技巧,使拍摄的照片与中国的水墨画融为一体,似画非画,他始终都在研究他的集锦摄影与创作,所选中的对象大多是云山、松树、老叟、仙鹤、孤舟等中国水墨画特有的意象。我也很喜欢他的这些作品,再怎么说,105年的岁月中,近九十年都把心血花在这上头,多少也有值得人们欣赏和赞叹的成就。
郎静山1892年出生于江苏淮阴,21岁进入上海《申报》广告部门任职,1926 年,他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1948年又发起“上海摄影学会”并同时担任“中摄会”理事长。1950年郎老随国民党迁台。之后更担任“中国文艺协会”摄影班班主任、“中摄会”在台复会后的理事长……其各种头衔和成就令人惊叹。
然而,再美的东西,一旦和政治有着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时,就都具有了无可奈何的可惜。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逝者已矣,说到这里,追捧和谩骂都没有什么意义了,人们应该还给郎氏一个稳定和安全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说郎静山是一名摄影师,不如说他是一名拿照相机绘画的画家。 他和张大千的区别只是在于绘画的工具不同,观其内容,其意涵和思想如出一辙。“我们由外在世界寻找可以了解影像纪实面向的线索,可谓‘外延’;影像风格的文化内容可谓‘内涵’;而外延与内涵的意义,往往隐含意识形态。郎静山以重复的暗房技巧,与独特的构图,减低了人们对其创作外延的专注。而其中蕴含中国山水画意的美感呈现,重新塑造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品位。”(蔡笃坚、张美玲,2000)若以艺术的内容定义郎静山,他已然是一名画家而不是摄影师,从这就可以解释为何那些痴于中国山水画的人们喜欢集锦摄影作品,因为他们依然把郎氏的作品当做画来欣赏,依然痴迷的是那中国人讲究的意境。这是由作品的“内涵”决定和影响的,而不是照相机这个创作工具。当他摘下这顶摄影师的帽子,再去解释其作品时,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去追捧他为摄影界神话,还会有人称赞他的摄影手法巧夺天工么?
艺术,当人们不再以工具和形式,而是以其内容来划定和区分各领域的话,笔者相信,这个时代便更前进一步。
五、尾记
一个人和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是无法被分割开的,我不置疑“时代造就英雄”这句话,但笔者也相信,此时代所造就出来的英雄也同样地让这个时怎么发表光发热。三剑客和郎静山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如此。当然,这种相互的影响不会停滞于台湾近代,如今技术的解放,艺术的普及,让摄影这个“专业”该何去何从?台湾摄影艺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应是台湾摄影爱好者们值得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主要受到源于德国新即物主义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两股现代美术思潮影响。主张“摄影基本上与绘画不同,追求摄影独自表达方式。”
②日据时期,出现写真馆,分为两种,一种为日本人开,另一种为台湾人开。写真馆主要以拍摄家庭照、结婚照、冲洗照片为主。
③引自《回首台湾百年摄影幽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陈奕恺在《历史影像与数位典藏》一文中所述,57-65页。
④张照堂导演,台湾公共电视制播。
⑤指拍人就要拍出人的心态,若拍出社会阶层,要思考如何呈现各阶层应有的样貌。《世纪的容颜》纪录片中张才所述。
⑥《书写摄影》(台北:元尊文化,1998年)25-26页。
⑦即中国摄影学会,一九二五年上海创立,一九四八年再由郎静山、水祥云、徐德先等人于上海复会,选举郎静山为理事长。
⑧中华民国政论家和出版家,1960年代因雷震事件在台湾入狱十年。
⑨台湾著名画家,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因代表嘉义市“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前往嘉义机场协商,于3月25日上午被国民党军队毙后,悬尸示众三天。
⑩《我在雨中等你》(美)加思·斯坦著。南海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郭力昕.书写摄影—怎样大师?如何中国?郎静山十一世纪的摄影神话.1998,台北:元尊文化.
回首台湾百年摄影幽光—学术研讨论会论文集.1993,台北:国立历史博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物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