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材料工程 >对于高精度标定转台光栅测角系统关键技术

对于高精度标定转台光栅测角系统关键技术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9367 浏览:346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论述的测试转台是标定测绘相机用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大尺寸、大载荷的复杂精密机电设备,为了实现精确定位我们研制了高精度光栅测角系统。本论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基础,对光棚测角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光机结构系统、电子学、精度浅析和检测、误差补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探i、J。论文论述了光栅测角系统的基础论述、光栅信号主要质量指标以及对光栅信号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光栅信号质量的检定策略,对测角系统的误差进行了论述分配来指导系统设计,为了有效提升测角精度并降低成本,探讨了误差的软件补偿策略。论文浅析了光机结构系统的关键技术:轴系采取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密珠轴系;主光栅采取大直径薄光栅;采取指示光栅的多缝读数配合多头读数,减少光栅分度误差的长、中、短周期误差;采取四读数头全数字量相加技术,减小了光栅盘的偏心误差,降低了对装调的苛刻要求。论文对测角系统的轴系晃动误差、光栅盘分度误差、细分误差等进行了浅析,并对轴系晃动误差和光栅盘分度误差进行了检测。论文浅析了测角系统电子学的关键技术:选用性能稳定,特性一致的光电接收元件;采取相位补偿电路减少相位漂移;采取了差分放大电路减少直流分量误差;采取幅值调整电路保证了细分信号的等幅性,由于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保证了精码信号的正交性。设计了均匀性、准直性、稳定性好的照明系统,保证角度信号的高质量。采取改善的BP算法对测角系统的测角误差进行了补偿,有效的提闻了系统的测角精度。采取直接比较法和排列全组合法实测了测角系统的精度。实测结果表明测角系统精度达到设计指标,满足利用要求。本论文的完成结合了测绘相机标定转台的实际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对该工程项目的总结。主要革新点如下:(1)在光机结构系统设计中,提出了利用指示光栅的多缝读数配合多头读数消除主光栅的长、中、短周期误差;(2)在复制大直径薄光栅盘时,推导出了支撑板变形与厚度的论述联系公式,为成功研制高精度的大直径薄光栅提供了论述基础;(3)测角系统的传统软件误差补偿策略多是基于数值浅析或误差修正表法,本论文将BP神经网络及其改善算法运用于测角系统的误差补偿,有效的提升测角系统的精度,丰富了测角系统误差补偿的策略。本论文的探讨内容为研制大型高精度转台光栅测角系统提供了论述依据和工程经验,具有重大的工程作用。关键词:高精度论文标定转台论文光栅论文测角系统论文误差论文BP神经网络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9

    目录9-11

    第1章 绪论11-23

    1.1 探讨背景及作用11-12

    1.2 高精度标定转台综述12-16

    1.3 光栅测角系统综述16-19

    1.4 转台测角系统的关键技术19-20

    1.5 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0-23

    第二章 光栅测角系统关键论述探讨23-55

    2.1 光栅测角系统的基础论述23-36

    2.2 光栅信号质量浅析论述36-50

    2.3 测角系统的精度分配及误差软件补偿50-54

    2.4 小结54-55

    第三章 光机结构关键技术探讨55-85

    3.1 引言55

    3.2 高精度轴系浅析与设计55-61

    3.3 提升光栅副精度的相关技术61-77

    3.4 照明系统77-80

    3.5 读数头的布置80-81

    3.6 整体光机结构81-83

    3.7 本章小结83-85

    第四章 提升系统精度的电子学关键技术85-103

    4.1 引言85

    4.2 光栅信号的获取85-88

    4.3 提升信号质量的电路88-92

    4.4 细分技术92-98

    4.5 数字量相加数据处理98-100

    4.6 电子学系统总体结构100-102

    4.7 本章小结102-103

    第五章 精度浅析与检测103-129

    5.1 引言103

    5.2 轴系晃动误差浅析和测试103-109

    5.3 光栅盘分度误差浅析和测试109-113

    5.4 细分误差浅析113-119

    5.5 测角系统精度检测119-128

    5.6 本章小结128-129

    第六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补偿129-145

    6.1 神经网络模型129-132

    6.2 BP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改善算法132-136

    6.3 测角系统的误差补偿136-143

    6.4 本章小结143-14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45-149

    7.1 论文探讨的结论145-146

    7.2 论文的革新点146-147

    7.3 论文的不足之处147-1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